1.范增流产的天才建议
范增是项羽手下第一谋士,对政治事件的把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严格讲,项羽如果能用好范增的话,就能很好的弥补他政治眼光不足的缺点,那么这两个人的结合就是一个一加一大于一的结果。
但可惜,项羽性格天性刚愎,不能听从不同意见。这就导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终为刘邦所灭的惨痛结局。
鸿门宴前后集中的体现了两人之间的这种矛盾。
项羽攻破函谷关,入驻新丰鸿门。此时刘邦屯兵霸上。刘项双雄争战的态势初露端倪。范增最先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并向项羽提出了如下建议: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的这种看法,是在刘邦做出了封存府库,约法三章,还军霸上三条举措后提出的。显然刘邦的这一系列做法,最大程度的笼络了关中军民,赢得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反观项羽,在坑杀二十万秦降卒后,关中军民对他的态度已形成了“极度仇恨”的定势。
正是在比较了二人的不同做法后,范增提出了上面的建议。
首先,他从刘邦的性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刘邦没起事之前,即好财又好色,是一个十足的酒色之徒(这同现在很多对刘邦的分析不谋而合)。然后,他将刘邦现在的表现和以前的做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得出了他的结论:这小子志向不小。
那么刘邦的志向是什么呢?
一统天下,成为天子。
当然,这话不能就这么对项羽说。范增还是比较了解项羽的。这个人主观性太强,不能听从不同的意见。如果就这么直接对他说的话,很可能会引来他的哂笑。成为天子?他凭什么?难道他还能打得过我项羽吗?刘邦此时显然打不过项羽。所以,范增换了个角度,从一个很玄异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证据:望气。刘邦有天子之气。范增究竟有没有望气的玄异能力,谁也不知道。项羽也只能半信半疑,起码他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反驳。
最后,范增才表明了自己的目的:急击勿失。抓紧时间,灭了刘邦。
我们看,范增提出建议的方式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他很好的针对了项羽的弱点——刚愎自负,进行了有理有节的建议。
那么他的建议是否可行呢?
比较刘项二者的兵力。项羽无论是在士气,还是在兵力配备方面都要远远优于刘邦,而且,项羽的战争天才更是非刘邦所能望其项背。所以,如果二人此时真的开战的话,那么项羽拿下刘邦的可能性几乎接近于百分之百。
但我们知道,刘项是作为盟军存在的,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开战的借口,项羽是不会贸然向刘邦发动进攻的。
所以,有没有这么一个合适的借口,就成了范增的建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刘邦正巧给了项羽一个借口:兵封函谷关。这是刘邦个人的一次失误。他在没有客观的分析双方实力差距的前提下,主观的以为——凭借函谷之险足能将项羽挡在关外。但他没想到,他封关不久,项羽就破关成功,顺利的进入了关中。四十万的大军一旦摆在了刘邦的面前,他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这一次头脑一热的冲动很可能带给他的是灭顶之灾。但此时显然为时已晚。此种态势之下,他只能拿出一套说辞,来为自己进行最大限度的开脱: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我入关,没别的意思,日日夜夜就盼着将军的到来,至于封关那只不过是防盗的一种措施罢了!”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曹无伤此时却向项羽表达了和他的说辞完全相反的意思: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这种种事件的整合,都势必让项羽形成一个不得不为之的计划:整兵,攻灭刘邦。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这就将刘邦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打,势必覆灭。跑,心有不甘。就是这时候,项伯出现在了霸上,为刘邦脱离尴尬境地提供了可能,使范增辛苦建立的大好局势流产落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