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访者的模式是跨代际的,例如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模式是从父母和他们的父母那里沿袭而来。来访者需要在这个“被重复的模式”中得到帮助,否则这样被传承的、不断重复的关系模式,很可能会在来访者和下一代之间继续重复。
当来访者和自己的养育者之间存在有问题的关系模式时,咨询师需要关注来访者是否能面对关系中的矛盾感受。这种矛盾来自于来访者对养育者同时存在的愤怒、恨意还有爱。
为了理解这种关系模式,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来访者:
来访者的主诉。
来访者当年的关系模式。
来访者和家庭的关系,及个人史、早年重要关系等。
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关注,是什么触发来访者的求助意愿,带来访者来到咨询室的?这会帮助我们理解来访者内在不断重复的关系模式,以及内在的冲突是怎样的。
与养育者关系模式中的问题,通常会在求学阶段表现的较为明显。孩子去求学,是在成为一个更加独立、和原生家庭分离的人,这是在发展自己,积极成长。事实上,这是一个跳出来去看待冲突和问题的契机,但如果这个孩子和原生家庭有很多纠葛,就会在此时需要去面对自己对养育者及家庭的爱恨交织的情绪感受,这种面对是一件困难的事。
从克莱因理论来看,这是个体在转向抑郁心位的过程。个体和自己的原初客体分离时需要面对的是会清楚的看到自己内在矛盾的情感。这是一个古老、长久的困境,是爱与恨同时存在的复杂感觉。
从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需要修通爱与恨的感觉,这是一个人在心理层面的毕业。如果一个孩子总在毕业前出问题,这似乎是在说这个孩子的内在无法完成发展的步骤,也就是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去看自己内在的爱与恨的部分。这对来访者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因此会使用退行来延缓自己心理发展的发生。
同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来访者很可能在恐惧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成为一个能站在自己立场去反对养育者并提出质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