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完那年,我姐去外地读大学了,我家陆续走出了我哥、我姐两个大学生,我为此感到特别兴奋。不是兴奋在他们的学业有成,也不是兴奋在外人羡慕的道贺,而是兴奋在,我终于可以渐渐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
最开始,是我哥考上大学,作为我逐渐独立的第一个分界点。我哥考上后,冬天时,我还得跟我姐挤在她那屋,到了夏天,我哥的小屋就可以归我。因为他那屋紧邻客厅,不通火墙,冬天很冷,所以在冬天可以很好的作为厨房储存食物;而夏天呢,把橱柜搬到院子自家盖的小偏房里,再把他那屋原有的床板拾掇拾掇,铺上被褥,就成了一间卧室。我哥的房间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一张床,一个橱柜。夏天橱柜搬走,我爸用木料给我坐了一张书桌替换上,书桌带着抽屉,非常来劲。
那时我已经读小学高年级了,我用蜂王浆的小玻璃瓶,做成风铃挂在书桌前。我临摹了各种画,《蒙娜丽莎》,《向日葵》……这些都是在我哥我姐的美术书上看到的,我仿照电视广告画了一些关于“时尚”的广告画,我把这些“作品”贴在小屋的墙上,我终于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在以往,我只能在辽阔的旷野中,仰望蓝天,闭目感受……但这种感受只属于天地宇宙渺小的我,这种感受不能回归到内心。一个原本封闭紧锁没有打开的内心,就这样渐渐舒展,靠着自己琢磨的东西一点一点实现充盈。
我在小书桌的抽屉里,放入一支竖笛、一把口琴、几盒自己喜欢的磁带,还有一个日记本。我的日记本里并没有什么不可见人的东西,我写了许多小诗,并开始尝试小说、故事、剧本,但我写的最多的还是散文。因为小说,我总想构思好一个整体,总想设置很多人物,于是我在小本子的前面画了很多结构关系图,最终那些复杂的结构图把我自己也弄懵了。
夏天的黄昏,异常的宁静美丽。我哥那屋朝北,有一扇小窗户,我爸把小床加宽,小床就变成三面靠墙的大床了。我站在这张大床上,趴在小窗户上朝外看,由近及远,有我家的菜园,右手边是我家斜后方的厂子弟小学,以及学校后面辽阔的戈壁,一直到很远的地方,有淡淡的群山,那里离水库就不远了,但是从这扇小窗户望去,却根本见不到水库高高大坝的一丝影子。
我经常在小屋里琢磨口琴上的每一个音,就像写散文和诗时用到的每一个字一样,他们有自己的规律,也有自己的节奏,他们的组合能令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共鸣,这是神奇的力量。我为自己能不看谱吹出的每一首歌而雀跃,为自己写下每一句韵脚相同的诗而兴奋,这些来自身体里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渐渐找到了自己。我急于把成果展示给我妈,她却好像没听见,也没看见,她也在忙着她自己的东西,没错,我妈整天忙于剧本,编织,缝纫……我在某种程度上遗传了父母的创作能力,但不被看见的我,也在渐渐长大,我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且有了越来越浓的展示欲。
冬天,大床还在,只不过书桌继续换回橱柜。那时我已经读初中,我把同学们叫到家里来,我在小屋里给她们读我写的诗,读我的很多感受,我把小屋的门插上,让她们谈论对我的作品的看法。我妈在外面哐哐哐的敲门,把门打开,我妈进来拿个擀面杖;我继续插上门,跟小伙伴们读我的小说,我的散文,我妈又哐哐哐的敲门,把门打开,我妈拿了把菜刀;我再次插上门,跟小伙伴们讲我最近偷看的书的内容,我妈急了,哐哐哐的敲门,把门打开,我妈当着同学们的面给了我一耳光,我委屈的哭了,我的同学们吓坏了,她们再也不敢来我家了。
更年期和青春期的对决才刚刚开始。我每日默默地站在床上向窗外望去,这里不像电视中演的少女的窗外,有着树荫环抱和单车吉他,这里只有天际与戈壁的界限,往远里看,不是山的悄然汹涌就是地平线的直戳未来,毫无迂回婉转之意。
转眼又是一个夏天,属于我的书桌又回来了,夏天的戈壁滩,蓝天和阳光都非常醒目,小屋虽然只有一扇朝北的窗户,但丝毫不影响映射进来的大片的蓝,这蓝是透彻的天气和给力的阳光的结合品。我躺在床上,睡着了,睡梦里,窗外蓝的就像深海正中心,突然从天上掉下一颗陨石,陨石不带光也不带亮,就是一颗圆圆的石头,正好砸到我们屋后右手边的学校,学校的二层小楼被砸成两半。我惊醒了。
这个梦至今让我印象极深,我不知道摧毁对知识渴望的是这愈看愈深沉的心思,还是这愈看愈深沉的心思就能引发宇宙的泄愤而直接爆发一个毒手。青春期的梦,也这么极端。
回到上完初三的那年,那是一个清爽的初秋,我姐背着她的行李,穿了个花衬衫,上大学去了。我回到冬天和我姐一起睡觉的她的房间,四下望了望,她的东西几乎都已被带走,这个小屋就是我的了。我收拾了她的书桌,她的书桌桌面圆润有年代感,下面是个敞口的柜筒,我在里面搜出她写的情书,和一些她不要了的小说,我姐也珍藏了两三本小说,一直没被我妈发现。至于情书,我觉得是她的秘密,如今这个秘密已经被我发现,我觉得我姐是一个精神非常丰满的快乐少女,我坚决不能让我妈打击她的自信快乐,于是我“销毁”了这封情书。我又打开了床底下的小木箱,我姐在里面珍藏了一些宝物,比如我曾经攒了很多钱送给她的怀表,一颗玉石的蝴蝶,以及一些粉盒,和铁片珠子做成的小首饰。我把这个小木箱也占为己有,另外又装入了我姐早就不要的《中国少年报》。
这个房间比我哥的房间大很多,一张蓝色铁艺双人床紧靠火墙,床头画着喜鹊站在梅花上,床头边立着一个竖几,这是我家最早一批家具中的一个,纯实木,枣红色,原本是放在两个单人沙发的中间,现在竖几作为床头柜,主要起了承接和装饰的作用,竖几上放着一个有点设计感的深色酒瓶,酒瓶里插着我用铁丝和黄色布头做的迎春花。床的对面墙边,两个小柜子上面并排放着两个大木箱,大木箱上盖着线勾的“白兔”图案的沙发巾,白色棉线镂空图案,衬托着枣红的木箱,对比鲜明,再下面是海蓝的实木柜子。再到与箱子相邻的进门的这面墙,一台深色圆润的书桌,上面放着一盏橘色的台灯,整个房间色泽古朴,撞色却不失风雅,也许是无意的组合,但又显得非常协调和恰到好处。
我霸占了这间屋子之后,立刻开始了一场大手笔,我先是用三合板敲敲打打做了一张挂画的框,这张挂画面积巨大,一米长宽,我又找来挂历纸,在背面,用彩色涂料创作起来。我每天站在窗户上往外看戈壁和蓝天,我创作的内容便是蓝天和大海。我想象的大海应当亦如窗外那抹深蓝,沉静,深邃,辽阔,舒远。画里的蓝天反倒颜色浅淡,还有一些零散的云彩。这幅画用了大面积蓝,只是当时我没有见过真的海,完全不知道海边潮湿的空气,也不知道海边的天空有成团成朵的云。所以画里的海依旧带着阳光般的透彻,和看不见的风的清凉。我想我是把戈壁的天,画成了想象的海。
刮风阴天的时候,窗帘一拉,小屋便成了淡粉色的朦胧梦:枣红箱子镂空巾,海蓝柜子迎春黄,橘色灯光一开,分外温馨。
后来,这间小屋,成了我姐的客栈,她每年寒暑假回来,和我挤在同一张床上,我俩曾在深夜畅谈,谈人生谈理想,我觉得未来有如戈壁,有无限期望和可能,我姐是见过世面的人,她也觉得真的有这些可能。
我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屋子里,营造着属于内心的暖。
屋外,无限的空旷,也真的带给我海阔天空般的自由遐想。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我的小屋,但是我又时常想起,小屋内暖暖的灯光,好看的撞色,我想起我抽屉里的那些“宝物”,这是内心通往外界的营地。是起点,也是很多年后,梦回的终点。
(《三喜的童年岛》是一部文集,此文为作者三喜原创文章,如需联系,请添加作者微信:pheobeti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