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怀瑾谈圣人修炼法门

南怀瑾谈圣人修炼法门

作者: 琴子zxyw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12:06 被阅读0次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上

    南怀瑾说这是一段一段的工夫修养,最后到成仁的境界。

    “可欲之谓善”—— 当一件事做到了可欲,舍不得离开,一天不做就不过瘾时,这样的可欲才叫做善。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你根本连起步的境界都谈不上,善性当然没有,还谈什么修道,谈什么做学问啊!因为你没有做到可欲的境界。

    “有诸己之谓信”——当工夫到你身上的时候,你找到自己了,有诸己则为信,有消息了。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这个时候就叫做“美”,也就是佛学中的“妙不可言”的境界了。 到了这一步以后,还没有达到最后阶段的圣境,还要“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不但“充实”,而且要发展到圆明清净的光明境界,也就是禅宗说的“光明寂照徧河沙”的境界;这也是《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的意思。

    “大而化之之谓圣”——大了以后能够起神通变化的作用,有了圣智妙用,才达到圣人境界。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到了不可知,不可言的境界,就叫做“神”,修养要到达这个程度。最后“出神入化”,连自己这个圣人的境界都舍掉,没有个圣人,到达没有圣人之相,没有我相,没有法相,才是究竟。

    孟子在这里,把圣人修养的真学问、真方法、真工夫,全部公开出来了,这就是中国上古传统文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系统原理。 孟子《尽心篇》到了这里,对于内圣外王之学,很明白地表达出来,并没有故弄玄虚,故作奥秘的玄妙姿态。所以,不论走道家的路或佛家的路线,这个原则几乎完全是相通的。孟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在这里到了一个高潮,也可以说,孟子把他一生修养的实证经验,作了一个大结论。

南怀瑾谈圣人修炼法门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谈圣人修炼法门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上...

  • 呼吸法门精要

    呼吸法门精要 陈全林 这篇文章谈呼吸法门。南怀瑾先生有本书叫《呼吸法门精要》。我谈的是一位博友关于“呼吸法门”的修...

  • 呼吸法门精要

    作者 陈全林 这篇文章谈呼吸法门。 南怀瑾先生有本书叫《呼吸法门精要》。我谈的是一位博友关于“呼吸法门”的修持...

  • 南怀瑾先生谈呼吸法门[一]

    呼出去叫安那,吸进来叫般那,中文叫出入息。上次说过,人在胎中是不用鼻子呼吸的,所以胎儿没有出入息。但是胎儿自己...

  • 《先生南怀瑾》— 生于忧患 死于忧患的凡人

    凡人亦圣人 圣人亦凡人 南怀瑾生于战乱,生平不乏传奇,临终前,他提笔写下的最后两个字却是:平凡。大师南怀瑾言:我这...

  • 《先生南怀瑾》— 生于忧患 死于忧患的凡人

    凡人亦圣人 圣人亦凡人 南怀瑾生于战乱,生平不乏传奇,临终前,他提笔写下的最后两个字却是:平凡。大师南怀瑾言:我这...

  • 心想生:圣人之学只是致良知

    01 圣人之学不是佛法 修行的法门千千万,那圣人之学是什么?圣人之学只做“惟精惟一”的功夫...

  • 金刚怒目

    清阳金丹《俗语常言》 金刚怒目,也是以佛家的象,阐释道家修炼法门的俗语。这一俗语,见于《太平广记》。卷一七四之《谈...

  • 南怀瑾:药师佛法门

    药师佛的法门重点:一是求佛,必须先求自心,二是求健康长寿,必须反求自身 今天,我是奉命啊,我们这位从智法师啊,指定...

  • 呼吸法门精要-南怀瑾

    编者的话 这本小书的出版,颇有些特殊的因缘背景。首先是南师怀瑾先生,在宣导文化说法五六十年的经历中,深感几世纪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谈圣人修炼法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cu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