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在日常表达上,只是做好自己,也很少去好为人师,去纠正别人,但出于希望别人好的角度,当对方说话太过无遮拦时,譬如背后论人长短,内心始终盼望对方能逐渐修好。当然内心确实没有觉得他人一定要这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
如若说,别人的言行与自己的内心相违背,虽说不会苛责,但一般很少接话题去回应,也或者巧妙地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来。
慢慢就有了一个神奇发现,与我接触的,跟自己同频的,在言语德行方面有了自然而然的趋善趋正,譬如,如果一句话不确定,或者稍微偏颇,事先会说,也不知道这样正确与否,可能我理解有局限性,关于论人长短,也逐渐少了,但对方未必有相同的信仰与认知。
我个人的理解是,当一个人做到知行合一,并且遵循大道的时候,他的场必然是稳且定的,当任由外界如何,始终守住内心的准则与底线时,外界变幻莫测飘忽不定的种种,自然有了一个“着陆点”或“参照体”,知道如何去做。但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说强求他人要遵循自己意志行事时,他自己都不够稳,更别说影响别人了。
不信你试下,说话做事都尽量维持自己的稳与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那这时即使对方的性格欠缺,也会因为你潜移默化的牵引,而趋稳趋定。
很神奇的,修正自己,这个世界就会为你而变。
如若当下总是觉得外不称心,不妨从稳己修己着手,你要改变别人,就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因为有很多个别人,每个别人都是随机变幻的,但你修好自己就简单了,只需一个着力点,就能四两拨千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