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每个老师都非常熟悉吧,我们的理解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和准备教具,然后形成教案,这样的一个过程。仔细想想,熟悉教材是为了消除自己和教材的距离,了解学生是为了消除和学生的距离,选择教法和准备教具则是为了消除和教材学生双方的距离。
我们备课还停留在学习型的备课当中,备课停留于对事物的理解消化和感受之上。这只是一种学习吸收,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重现和模仿。而今天说到的研究型备课,虽然也是教材,学生,教法和教具等为对象,却不止于熟悉,同时将他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他们作出某种程度的独立解释,形成个人的体验和认识。
学习型备课就是反复的去阅读文章。然后从各种教学参考书当中去找相关的文字资料。把它们写到课本上,然后再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贝壳是浅层次的学习型微课。今天我们说的研究型备课,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去深究作者的年代背景,以及相关人员对他的评价,对他作品的评价,熟知了这些之后,形成自己的教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教学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的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需要花在抠教材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我们不做由知识走向学生的教师,不要只教教材。我们要做由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师,我们要学会用教材教。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要学会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合起来。
让我们都用心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那就从研究型备课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