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儿的吃饭问题,有两类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种是挑食不吃;一种是吃太多。妈妈之所以担忧,无非是对于前者怕营养不够,后者怕吃出问题。而往往咨询医生,可能会得到同一种解释,孩子积食了。
如果是爆脾气的我就受不了:
前一次不吃饭来看,你说积食,让我回去喝稀饭;
这一次吃太多,你又说积食,还让我回去喝稀饭。
羊爸爸说: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种“不吃饭”属于积食
积食为中医的一个病症,百科上解释(也是代表了大多数解释):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我倾向于将此解释化为积食的狭义范畴。广义的积食我理解为: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饮食停滞于中焦所引起的疾患。
再浓缩一下,一般的积食:即食不消。就是吃多了。
广义的积食(食不消)就不止于消化不良了。
《医学心悟》讲食不消:“有风寒食不消者,病气退而食自进;有积滞食不消者,祛其积而食自消;然有脾气虚弱不能消化者;有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而食不消者。”
这里便可总结出积食的四大主要原因:外感风寒、内伤饮食、脾虚、肾虚。
外感风寒以及伤食引起的积食,通常对证治疗后,病情恢复都比较快;
小儿肾虚比较少见,这种也多是因先天不足,但这种也会常常合并其他脏腑功能的不足。
所以,最常见的也比较令人着急的是脾虚。
那积食的食物是积在了哪里?
我们讲食物停滞于中焦,中焦是个什么地方呢?
《难经》亦持此说,如三十一难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衰则不能食而瘦;大凡不能食而吞酸嗳腐,胸膈满闷,未必尽属积食也,多有脾虚、肾弱而致此者。”
所以,积食是积在了中焦脾胃。
如果胃的功能正常,那么就能吃而不至于伤食。
如果胃中元气满满,那么就不会感觉饥饿;
如果脾胃的功能正常,那么人体就能正常饮食,并且形体充实丰满;
如果脾胃功能衰退,那么就会出现无法正常饮食,吃的很少,或特别多,形体开始消瘦;
还有一种“不吃饭”是脾虚
(大便能拉)
大多数出现能吃,但同时伴随口臭啊,放臭屁啊,肚子胀啊,未必全都是单纯因为吃多了的积食,更多可能是因为脾虚、肾弱导致的。这就可以大概称之为脾虚的消化不良。
又因积食积在脾胃而不是在大肠,所以,原则上来讲,排泄也是可以正常的。只是排泄物是食物运化的终极阶段,所以,其过程中收受到的“阻力”必将对其终极阶段产生影响。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中医讲的脾,不是西医解剖上的脾脏,功能也大有不同。如果非要将它在西医上找到对应的话,我觉得更接近于消化系统、造血系统、运动系统。对,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
脾虚,不是指脾这个脏器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指脾这个系统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划重点:是功能出现了问题,就是西医上常说的功能性病变,不是器质性病变)。
那脾的功能有哪些呢?
中医讲: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脾统血;脾主肌肉。
咱用大白话来讲就是:脾这个系统的功能如果出现问题了,就会出现食物的消化吸收不良、水肿、出血或者贫血、肌肉松弛不扎实,酸痛等。
一般的积食和脾虚之间的差别
如何处理?
对于一般的积食:一般吃多了的积食是属于一种局部的积滞,一般吃多了的积食症状表现就是有肚子胀,不喜欢按,嘴巴里面会出现口臭,就是有一种食物发酵的情况,大便臭,屁多。
往往身体正气足的情况会出现自我修复的表现,比如不喜欢吃东西或者说想吐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吃饭,不觉得饿,甚至拿两顿不吃饭,或者一下子吐了他还舒服一些,然后所有的的症状可能就会还消失了。所以吃多了的积食症状消失的比较快也比较简单。
这时候我们用的方法往往是用清下,消食化积的办法,就像负荷太重,我们借助药物的外力帮助清理这些食物。
对于脾虚导致的积食:相对而言脾虚的积食就要麻烦一些,恢复起来也相对比较难一点,脾虚的孩子有哪些表现呢?
脸色偏黄有时有气无力或者喜欢温暖的不喜欢凉的,肚子多不胀或者软的,你摸她的肚子他还很喜欢,喜欢有热的东西贴着她的肚子,有些孩子不喜欢吃东西挑食,属于胃口不佳,有些呢又吃不饱,吃下去又不消化,属于胃强脾弱,这种脾虚情况调理的时间相对较长,严重的我们需要借助药物,但是如果轻微的我们还是建议多通过平时饮食调养,适当运动增加孩子阳气来激发身体的各项功能。
属于是脾胃动力不足引起的,所以我们除了借助外力帮助清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脾胃补足能量,让脾胃自己去清理,所以方法多偏补。
对于肾虚型不消化,不严重的也是给与时间让其自己强大,你能做的就是不去在它修复的这段时间搞破坏;如果症状表现严重,就找医生药物调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