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学不自知,不好学不深知。
总还认为自己学了些东西,总把自己当作会点东西以为了不得,总想炫耀点什么东西证明自己,一直就在无知的自我中还乐得其所。今天听了一堂关于明代王阳明的课,感触很深,确实感觉惭愧。一个这么有名望、这么有气节、有担当的人,我这方面的知识就从来没有接触过。还真的要自己去深刻反省,在反省中警醒自己。
值得幸运的是,在自己特别自满和无知自大的时候,及时的听到这堂课,好像又不误此生。听着课,顿时眼前一亮,似乎给我又打开了一扇新门。现在觉得,只要在头脑清醒的时候知道王阳明,就不算晚;只要在能去实践的时间努力践行,就能读懂该在我这个层面读懂的王阳明。不必要求太高,也不必要求太全,扎扎实实把当下的事做好做实做成,这才是最好的学习和领悟。
王阳明的“致良知”“亲民”“知行合一”思想理论,听起来有些高、有些深,开始还是有些模糊。当课越往后讲,这些思想越觉得很实在,很丰富,很贴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毕竟学得不多,才刚刚接触,王阳明的思想理论肯定说不清。没来得及深入学习,肯定没办法把握,所以不是评价,只想联系自己的所看所历所学来说说。
良知,很多人会说,也一直强调着说,可实际生活中,良知的问题真值得去推敲。一些人拿着公家的薪水,不是去好好工作,而是整天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的是个人得失。该自己做的事不做,不该自己想的问题一堆一堆。说不思进取吧,还觉得对他不公平;说随波逐流吧,还认为自己是有贡献的;说成事不足、见好事就上、遇着困难就躲、来了责任就推、见风使舵、没有原则、不讲规矩,还看成是误解他的上进心;说拉帮结派、营私结党、我行我素、不顾全大局,还认为别人乱扣帽子;说公权私用、假公肥私、滥行滥制、任性作为,还自我标榜一心为公;说不顾实际只拍脑袋、只要好看不切现状的劳命伤财、只图大而全的瞎拼、玩命的文字游戏张扬,还当成是时代浪人等等。如此种种,实则是没有良知。
把良知当成口号,那是做给别人看的。良知是藏在心里,刻在脑中,践行于实际的东西。时下讲得最实在的就是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实事、干真事、真干事的,始终有着纯洁的思想、端正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平淡的心理,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有为,这才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人。
没有良知,就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知道怎么干,知道为什么干,知道怎么才能干好,知道怎么干才是好或是对的,还要敢于去干。梦想是目标,行动才能让美梦成真。把梦勾画得再完美,没有付出,没有汗水,都是空话。
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有用的东西学得太少或者是从来就不去学,也许大脑里别的东西装得太多,产生不了多少正确、有用的东西来指导行为。以至于在行动的时候,要么就是言行不一致,要么就是轻言寡行,要么就是举步维艰,要么就是前怕虎后怕狼,要么就是胆大妄为。没有特色,更别说创新发展。看到的只有眼前,甚至连眼前都看不见。
时下流行说法叫“接地气”。其实就是践行良知,这当中突出的“实”字,充分体现了谋事做人创业的根本遵循。无论是指导性的东西,还是实际去做的事情,都要符合现实,符合当时的环境,还要有前瞻性。任何脱离了现实的虚无、不切实际的过份、盲目夸张的自举和过度任性的作为,都不会接地气。不接地气的践行,不但起不到作用,可能还会让错误不断延伸,形成顽疾或毒瘤。
学习一直都这么重要。缺乏学习,完全跟不上如此迅速发展的形势。通过学习,改变并端正思想,指导并推动实践。
把自己封存起来,做井中蛙,只会目光短浅,能力低下,成不了气候,可能还成为绊脚石。
这堂课听得有价值。成天被手机娱乐得天昏地暗的日子,也该多学点有用的东西,多做些有用、实在的事。在拓展眼界视野中重塑自己,在大好时代里大胆作为,在承载重任中勇于担当。
放下太多的私欲、懈怠、抱怨、责备,在该发光的时候发好光,在要发热的地方尽力发热。要不负托付,不负时代,不负自我的内心,做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拿得起放得下、看得淡不计较、看得轻不攀比的人。
是顿悟,也是警醒,知行合一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走不后悔的路。经得起考验,站得稳脚跟,实实在在。
da 1q���j��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