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歌见解
经过一年多的折腾,把自己的所谓诗歌拿出去给一些人看了
一下,也交了一些朋友,交换了一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我来
说说我对诗歌的一些看法。
最开始应该是初三有了一些本能冲动的欲望,情感通过文字
爆发出来,我记得写的是《理想》,给了语文老师看了一下,语文
老师说现代诗要押韵,高一算是对现代诗研究比较多的一年,有可能
是中考的阴影,需要某个突破口,或者说找到某个东西来,陪伴
陆陆续续读了冰心,泰戈尔,国内外的一些名家诗篇,后来到高二
深陷海子的诗歌中,也就是诗歌王国的构建。这算是诗歌的一种
所谓门派。
这是我经历或者接触到的一个流派,我叫它为“诗歌王国流派”
在诗歌王国中,诗人通过外在的现实空间,吸收一些精神实物,来
构建自己诗歌王国,等到自己要写东西时就拿出来。这有点像过去
摘抄报纸的好句子记下来,而不同的是这种方式,会让精神极度亢奋,
亢奋过后的空虚,会让人失落,或者难以接受。现代人也会出现这种状况,
还有一种叫法叫死亡诗歌,通过不断超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极限,写出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就不言而喻了。
当代诗人估计没有这种偏执的信念,对诗歌的疯狂热爱。我曾经有过,
不过后来没有了,并不是消失,而是进入另一种状态。这也是我说的下一段。
我读泰戈尔冰心,让我觉得诗歌有另外一种可能,可以关爱世界,
关爱人类,对人类的活动轨迹,行为方式通过诗歌的语言,让他们活在诗歌的
世界。不过现代的诗歌,有种奇怪的现象,假性包容。说是可以包容
一切,也关心身边的人,但是真正到关键时候,还是你写你的,我写我的,
你凭什么说你的是对的。这也许是专家和会长太多的原因。就说最近,人人
都是主编。后来发现,自己做公众号,也是主编。所以谁会服谁。
说到包容,我之前跟一个朋友谈过,我读诗集的频率一年到头少之又少,
我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书比较多,或者能增长见识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就像去年
别人抄写的祠堂落成恭贺文我去捡起来细细品读。诗歌是所有文体中包容性最强
的,而这种最强不是说能接受没有诗意的流水账诗歌,去年见到了诗歌的下限,
瞠目结舌,令人汗颜。这里所说的包容,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吸收一些不同文化
然后转换人自己的诗歌语言。自己的诗歌语言很重要。
后来写了一些年,出社会了,打工时期,又有了不同看法,可能是因为漂泊感
对故乡的思念,还有爱情里的一些爱恨情仇,这是的诗歌更像一个知心朋友,也有朋友
说,这是与神对话,说到与神对话,有段时间我出现某种幻觉,一直认为自己写的东西
是世界背面的标签,有人在告诉你,每一种事物背后的一句话是什么。漂泊感久了,
我发现,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的意义。渐渐地我开始写周边的一些事物,
后来又出现另一种观念,使命感。
使命感这种东西,也是现代人缺乏的,我五岁时认识一个卖糖葫芦的,上个月回小镇里,
他见到我时还记得我,跟我打招呼,其实每年回小镇他都会跟我打招呼,问我吃糖葫芦不,
我每回都说不吃,跟他寒暄一番后,他说我这一生只会卖糖葫芦,我就时候干这个,其他东西
也不会干,这就是我的命。这就是使命感,专注一件事才会做的更好。
去年又读了刘年余秀华他们的诗集,故事诗歌出现了,我感觉一般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是诗歌又不是诗歌,没有对社会的关怀,没有诗歌的心诗歌的韵,高谈阔论,站的高想当然的
觉得自己看的都是真实的,高人一等看世界。
至于其他的,就不想多说了,什么协会,什么机关诗歌文学。
至于现在的我,对诗歌的写法,我总结了一下,情感必须是第一位,然后就是文字,诗心,
最后才是技巧,技巧不是东拼西凑,是通过内心真正想到的东西和事物表达出来。
夜深了,该睡了,到此为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