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结婚之前没有结婚想法,生娃之前没有生娃需求的大龄女青年,结果都踩在了传统要求时间点的节奏上一一完成了转变。更甚是,居然在国家全面号召二娃之际完成了二娃计划,虽然无需二娃政策就可以要二娃,问题是我是觉得生了一个就算完成任务,没主观二娃要求的嘛。
好吧,唠叨半天我就是想说明一下我从根本上就没有贤妻良母的初衷也没具备这个潜质,求放过。但是,这不是我不需要给自己找潦草育儿的背书,毕竟娃来之则安之。借用娃爹的说法,本来他做好了心里准备,娃落地之前就设想好我会是个养育教育都会统统甩手只会考虑自己事业生活的妈,结果居然还算勉强称职,特别对娃们的爱和关注是绝对毫无保留不遗余力付出的。
以上背景交代完毕,我估计作为模范母亲代表是从根基上绝缘了。仔细思考一下我是不是能代表一部分父亲的态度和想法呢,从小被我妈当作男孩养大的我还是非常懂男性心理的。
自大娃呱呱坠地开始,我就开始思考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给予孩子什么教育环境和教导,好像五年过去了,女娃男娃都经历了,我还是完全不得要领。该焦虑焦虑,该抓狂抓狂。好在,在当前大环境下,我算是给自己的懒惰和焦虑勉强找到一个出口,至少不让自己陷入期待自己的娃能在起跑线上就开始引人注目夺人眼球。毕竟,每个娃都有自己的节奏,至少我家自己的两个娃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节奏,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潜水在各种微信群qq群妈妈论坛里,虽然懒得参与也不太发言,倒是能观察到当今父母的育儿万象。凡是真心爱孩子的父母,大约都跳不出佛系鸡血或者两着之间。一方面每个父母都是真诚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有个快乐的童年,毕竟童年就是一个时间轴上的阶段是无法保留也无法重复的。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父母都无一例外都想要给孩子打造一个自立自强的未来。最难的地方就是,我们拿着自己最爱的娃做着各种“实验”一边惶惶不知自己做的是不是最好的选择。育儿路上,真的是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啊。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拿捏佛系和鸡血呢?应该说,适合自己和娃的才是最好的。毕竟每个人无论是父母和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父母的育儿经验可以无敌于天下作为所有父母的范本的。所以说,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每个娃都需要自己的节奏和成长历程。所以,假想孩子各个方面的天赋并为此去做铺垫不是最重要的,在育儿路上与娃一起做的努力和体验才是童年需要留存的记忆。
大概这也是我能安慰自己没有付出更多努力的阿q精神所在。每当听到各个老师跟我反应娃的各种情况,我都非常感激老师们的责任心和对娃的爱心。作为家长,我们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们对娃们学校表现的反馈,娃在学校的表现跟家里的表现绝对是完全两种状态,在学校大概会是孩子们的学术和社会体验的双重磨练。这也是我现在每天坚持自己送娃到学校的原因,希望能高频出现在老师们的面前,有任何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也能看看娃们在学校时的状态。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在学校的状态永远高于他们能获取的知识,毕竟这是人生中第一段离开家离开最亲的人到一个新的不属于自己的环境。这个地方是给他们带来的是放松安全充满爱和欢乐还是让他们紧张不安无措,这个会是留在他们记忆中或者潜意识里一生的印记,这也是塑造孩子性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对自己有掌控感充满自信的孩子,就算在家里和在学校表现状态有差异,也不应当会抵触某一个环境。当然,每个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一样,不能以别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孩子的参考。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跟老师谈到大娃,说我们家估计属于晚熟类型的,到了大班才开始慢慢显出自己的个性,开始有自己的喜好,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并且愿意主动融入同学群体中。我听了真的很开心,因为在此之前,我所听到的包括自己在家里跟娃谈论学校生活的时候得到的答案跟老师说的大致匹配,心里也会嘀咕是不是不对劲,是不是需要干涉需要担忧孩子的社会性。
万幸,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佛系妈妈,我总能在爸爸说这样那样是否正常是不是有问题的时候,努力说服自己和爸爸甚至是奶奶,“没事的,我打听过了,这个阶段的娃都这样。” 我总能联想自己小时候去对比一下自己的娃是不是属于有影子在里面。
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愿意学习的环境,让孩子不知不觉就融入到其中,自己去发掘自己能慢慢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能专注于一些领域。读书很重要,就在家里各处都放着书架摆满各种适合他们的书籍;身强体健很重要,就要自己每天坚持锻炼并让娃们一起跑步锻炼;获取艺术技能,让孩子去尝试不同的活动从中发现兴趣点;增长见识打破边界,让娃们去尝试不同的体验去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尊重付出和努力,尊重孩子的节奏,成果只是时间问题。
一直都认为,通过家长的单方面的督促和提醒是很难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的,毕竟主动性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发的。当然前提肯定是,父母自己能以身作则,以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与人为善/不断学习成长的态度来生活,希望孩子身上看到的亮点自己要通过生活的点滴去展示给孩子们。这个可能是鸡血家长需要的境界,也是不能佛系的唯一一条。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