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大学生活读书
向死而生——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向死而生——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作者: 未央echo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18:44 被阅读0次

如果你在七天后会死于心脏衰竭,现在的你会做些什么?

死亡让人恐惧,死亡亦让人无所畏惧。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的想法,大多数人都是沿着铺就好的路日复一日的重复。途中会有转折,但在那之后不过又步入另一种单调的重复。年轻的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意外之中却又符合常理——被人发现,急救,入院。不过不是医院,而是精神病院。

大量安眠药正侵蚀着她的心脏,医生告诉她七天后将死去;正如她愿,可是这种在死亡的恐惧中等待死亡迫使她再一次思考人生。疯人院的经历让她发现,原来生活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明知道该怎样做却因害怕与众不同压抑自己,这才让生活变得无趣。

七天,她做了真正的自己。不为理由地拒绝人,扇了嘲笑自己的人,在夜里弹钢琴曲,在男人面前“放荡形骸”……疯人院似乎释放了人的天性,无论做什么别人都不会觉得奇怪。每个人都是疯子,疯子是不需要遵守什么规则的,而那些规则本身——不过是大多数人的习惯而已。不愿与常人为伍,却害怕与众不同,这才是真正的苦病。

因为死亡近在眼前,维罗妮卡没有未来,她只有现在。求生意识的复苏,也感染了躲在疯人院逃避外界世界的人们,那些发现了自己不被真实世界接受的真正独立的个体。

维罗妮卡爱上了爱德华,玛丽决定回到现实去做她真正想做的事。而那些继续留在疯人院的人,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因为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实际上不过是落入了另一个世俗之地。

维罗妮卡和爱德华“逃”出了疯人院。与其说是逃,不如说是离开,因为压根没有守卫。他们在高级餐厅吃饭,口吐粗语,被老板赶出去。他们爬上山坡,在夜里聊天。维罗妮卡就要死了,所以爱德华承诺会继续画画,画维罗妮卡。

戏剧性地,第二天维罗妮卡醒了。

这是医生的把戏,因为自杀过一次的人会有第二次自杀的倾向,而让她以为自己活不长反而可能激发她生的希望。

维罗妮卡就是我,你也是维罗妮卡。

竞争和攀比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每一种生物都潜移默化地遵循着生物进化论。而这种看似推动人类进程的积极向上似乎并没有营造出更和谐的氛围。在这个牢笼里,我们需要集体归属感,害怕和别人不同,害怕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所以呢,做着一些并不能让自己发自内心高兴和满足的事。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受教育不是为了把我们变成一样,而是让我们学会学习和思维的方式。有些老师总是说,对于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先天智力发育不全的人,你们的智力差距并不大,所以只要你们努力,就都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个谬论,简直误导人。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才让很多既没有天赋又本不热爱这个领域的人因为一些物质上的虚荣苟延残喘着逆流上行。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无端滋生自我挫败感,在别人的光环下见不到自己的太阳。心不甘情不愿地当着陪衬,还得感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必有我翻身之日。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有天赋的那一方面,但很不幸,大多数人都是怀着遗憾地从事着自己并不热爱的行业。如果换一换,所有人都能发自内做心之所向的事,尽管竞争仍然存在,但至少会有更大的机会达到自己的极限,也更能发自内心地去接受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因为我不是因为怀才不遇,而是人各有别,我达到了我的巅峰,我无所抱怨。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不可能挣脱外界的束缚,但倘若我们能放飞本心并毫不怀疑地接受它,是否能用内在的一致性来平衡外在的相对不自由呢?

似乎我们都很喜欢说以后这个词。总是把以后想得很美好,总是认为过了这段日子我就可以做某些想做的事。其实每一天都该当成你理想中的以后来过呀!过多的期盼着,辜负了本该及时把握的今天。

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做,那我一天做的都是些什么事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死而生——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ol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