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参加了市文联、市作协举办的中秋诗会活动,今年改为座谈会。《邵东作家》出刊100期,可喜可贺。本人的拙作也登有10多篇(只是估计),参加作协三年多,收获不少,至少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味道,虽然谈不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亦有逐步向正轨回归之势。能够如此,《邵东作家》厥功至伟,说是文学的“伊甸园”实至名归。对于邵东的文学爱好者,如山三之类,《邵东作家》便是灯塔,便是文学乐园,是一个又一个文学高地,如磁石般地吸引着爱好者们汇聚在一起,用一腔热血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谱写着邵东文学的最强音。
从小有个作家梦,后来忙于考试,忙于生计,忙于应对繁琐的生活把这个“梦”丢到爪哇国去了。是《邵东作家》又点燃了儿时的梦想,把自己从庸常、无趣、乏味的单调生活中拉了回来,颇有悬崖勒马的感觉。人其实要有爱好,要有梦想。山三的爱好有许多,但大多是勾引你浑浑噩噩的混日子,糊里糊涂便是一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便痛彻心肺,蹉跎岁月,虚度光阴呀!困惑,迷茫,彷徨,不知道人生的路在何方。在不良恶习中浸泡几十年,要“改邪归正”谈何容易!现在终于看到了“灯塔”,有了正确的方向,即便“寿终正寝”之时仍然一事无成,但毕竟醒悟了,遗憾和后悔要少一些,甚至会庆幸自己没有一条道走到黑哦!
下午听了北师大文学硕士、一级作家、广州市作协副主席陈老师的讲座,标题是《小说装置,向蜘蛛学习写作》。陈老师1983年出生,今年38岁,后生可畏!
为什么是向蜘蛛学习,而不是老虎、狮子、猎豹或蜜蜂、蚂蚁、老鹰呢?蜘蛛善于结网,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伸展去,连接的功夫,织出“天罗地网”的功夫十分了得。陈老师讲了中外许多著名的文人与名著,如曹雪芹、鲁迅、卡夫卡、托尔斯泰、川端康成等等。重点剖析了《红楼梦》,说作品是虚实结合的典范。虚,虚得奇妙魔幻;实,实得真实可信。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难点在于明明是虚假的,却要让读者信以为真,与小说里的人物同频共振,一起哭,一起笑,甚至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就像蜘蛛结出的网一样,一旦被其网住就休想逃脱,若是作品有如此魅力,何愁没有读者呢?
蜘蛛十分勤奋,从容,平和,为织一张网锲而不舍,“不成功便成仁”,不达目的不罢休。而初入写作这一行极需这种坚韧的态度,吃得苦中苦的意志。若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趁早干点别的事情。且蜘蛛织网凌而不乱,次序井然,看似“一锅粥”,但它的每一根线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说,蜘蛛虽小,人类确有不及它的地方,正如徐庶推荐诸葛亮时说,“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实在有向它学习的必要。
莫言有高密,鲁迅有绍兴,沈从文有凤凰,他们无不是从“胞衣地”出发,以故乡为圆点向四面八方“密密麻麻”的连接和拓展。这其实就像蜘蛛一样,网住天下事物为我所用,“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化废为宝,点石成金;且把自己与外界紧密联系起来,走出家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山三有什么呢?在邵东生活几十年,经历过的事,见过的人好像没什么文学色彩,顶多是“稻草人”。其实不然,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素材,是值得挖掘的富矿,都有精彩绝伦的故事。文学即人学,就在身边,就在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只是山三的才学不出众,挖掘不出来,不及他们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