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禅•觉醒
心路答疑:“明心见性”是否境界太高,让人可望不可及?不如来点身心

心路答疑:“明心见性”是否境界太高,让人可望不可及?不如来点身心

作者: 无尤堂主孙鸿伟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16:35 被阅读0次

    童渊提问:

    关于“明心见性”,我有一点想法要和您交流。正如您说的公益一样,人人都能参与最好。我以为“明心见性”境界太高,榜样太大,这是否会造成淹没当事人的自主性的可能?另外,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有个最小太极。最大太极是与宇宙融为一体,最小太极是自身的身心健康。这样认识是否得当?

    孙鸿伟老师回答:

    首先,关于你提到小太极和大太极,我说明一下。人人皆有一太极,人人皆有自性“真我”。道与真我不二,宇宙大太极与真我小太极不二,道与太极(真我)没有大小、多少、生灭、垢染等对立二元属性,更不受对立二元的限制,若有二元对立制约,那么就谈不上自在圆满了。

    其次,关于“明心见性境界太高,榜样太大,是否会淹没当事人的自主性”的问题,做如下回答:

    所谓大道至简,“见性”这个道理,在佛教本来极其简单明晰,但因受其基本教理体系的重要“传统概念理念”的名相的限制——佛法不能承认有“我”,所以“无我”就成了一个与国人普遍具有且高度信仰的诸如“努力奋斗、不择手段、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福荫子孙、世代兴旺”等的积极入世的传统观念无法相容的观念,所以出现了大众普遍的“信而不敬仰、信而不虔诚”的局面。也就是说无论信什么,都是为了实现世眼前利益。比如拜观音求子嗣,拜关公求财旺,拜文昌帝君求保佑儿子高考得中,拜药师佛求健康……表面是信则灵,其实是灵则信,不灵还信啥劲儿呢?谁灵就信谁,谁名气大,谁香火旺,谁权势大就信谁。另外而“见性”的这个“性”又实在不太好描述清晰,就算说的再清晰,仍是难于领悟,还真不如当头棒喝效果好!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与弟子神会在《坛经》有这样一段对话,原文如下: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茅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大师讲“吾有一物”,在这里,既然已经承认“吾”有了,且将这个一“物”换成“真吾(我)”又何妨?反正这“一物”本来是“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叫性、叫物、叫自性或者叫“真我”,都不过是如圣人老子语——“吾不知其名”,故“强为之名”罢了。

    不承认我,就无法坦然面对“出离假我,见到真我”这个教法,故而“无我见性”就成了一个难以攀登逾越的高山。就这一点,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就显得非常简单明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它直截了当的认为:“我”有两个层次,就好比桃子,外面果肉部分是虚幻假我,内里基底核仁是“真我”。要想远离烦恼苦痛、宠辱皆惊和患得患失,只有不被假我驱使,不作假我的奴隶;而一个人要想不作假我的奴隶,实现精神的完全自由和心灵的真正自在,就只识破幻我假我;而欲识破幻我假我,直须见到“真我”,活在真我里,真我主事,而不是幻我假我欲望之我做主,如此方能消除一切二元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打成一片,自在无碍,做一个醒着的人,方是修行入了正门,上了正路。

    至于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圆满觉醒者,有渐修和顿悟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殊途同归。渐修自然终会顿悟,顿悟通常要有渐修的基础。

    所谓“渐修”,一旦见到真我,此后,如若一阵清醒,接着是一阵迷糊,半梦半醒,迷迷糊糊,则需要下工夫,在生活点滴中精进修持,总能一朝完全清醒;所谓“顿悟”,倘若能唰的一下,真醒了,毫不动摇,绝不再为假我幻我欲望之我所迷惑奴役驱使,这就已经修行圆满了。

    总之,对于一个真正醒了的修行者而言,世间一切这就好比戏剧,站在觉醒者的层次真的见了到世间是一场戏剧,自然能担起责任而没有丝毫因“责任的执念”而产生的压力,一切世间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真正的至宝、真正具有绝对实在的是心灵的基底纯一觉知的发起者——自性“真我”。真的觉醒者,自当也自能好好生活,演好角色,适宜合度,为当所为,不因有而耽执妄想,不以无而胡作非为,达于圆满中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路答疑:“明心见性”是否境界太高,让人可望不可及?不如来点身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rz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