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643144/2ebf94be6bf2b8d2.jpg)
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三次被贬;
欧阳修,官至同知枢密院事,三次被贬;
王安石,两次拜相,两次被贬;
苏轼,官至礼部尚书,被贬了四次;
苏辙,官至门下侍郎,被贬两次;
司马光,辞官一次,后官至首相;
秦观,太学博士,被贬七次;
这么多文豪的起起落落,原因在于何处?今天分享的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书名:《宋变》
作者:徐富海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宋经济发达,财政收入颇多,文化非常繁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社会发展水平极高,不论文化商业,还是科技文明都领先于世界。先祖“崇文抑武”,抬高了文官的地位,利用科举制度,让庶人出人头地,大量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重用。所以北宋的文人非常多,就我们知道的“唐宋八大家”里,宋朝就占六席。
可如此美好的时代为何大文豪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贬呢?这里原因有三:
第一、宋朝言语相对自由,谏官无罪,谁都可以出来告状,就算平民百姓说皇帝的坏话一般不会被杀头。官员怼皇帝最多的就是被贬和流放。欧阳修就被诬陷与“外甥女”张氏有染,被贬滁州。
第二、大宋表面繁华,内部空虚,在神宗即位后为父亲办个葬礼的钱都拿不出来,不得不缩减规模。所以一直需求变法。每当革新变法就会产生支持派和反对派,总有一派会被贬出京城。比如范仲淹的新政失败后,欧阳修跟着范仲淹一起被贬。在熙宁变法中,新旧党争彼此反复,导致王安石、苏轼、苏辙、司马光、秦观多次被贬。
第三、大宋后期皇帝都比较短命,执政人换来换去,改革派和老派相互报复。宋神宗36岁,变法改革完成一半离开了人世。宋哲宗九岁登基,当时由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是守旧派,重启了老臣司马光,对变法派革新派进行打压,高太后摄政九年后去世,之后宋哲宗利用章惇为相,对旧党进行激烈报复。元符3年宋哲宗去世,宋微宗即位,采用中和立政,之后又重用蔡京,追究破坏新法的“奸人”,对司马光、苏轼等人进行打击。
总之,北宋革新较多,时局动荡不稳,言论自由,保守派和革新派相互诬陷打压,导致文人生平起落不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