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始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
-- 余怀《板桥杂记》
六月的秦淮河,华灯初上,行人如织;一如六月的江南,春风十里,粉黛三千。
六月的枫桥吴宅,蝶飞燕舞,丝竹笙歌。年幼的香君,肤若凝脂,艳颜如玉。
此时的桃花,开到荼靡,其叶蓁蓁,其态夭夭。
她一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她的血,会在这一树桃林中开出最艳的一朵。
如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或许可以不谙世事,不坠风尘。她还是那个戏蝶的女子,白裙胜雪,衣袂翩翩。
云升日落,晨钟暮鼓。执最爱人之手,你侬我侬,共赏风月。
然而上天自是公平,年幼的她,家中变故,中道衰落。自此,她被迫卷入红尘,随母飘零。
她音律南曲,丝竹琵琶,无不精通。在媚香楼中,与文人雅士,共谱诗词,共话桑麻。
桃花园中长大的女子,胸中烧着的全是桃花。
十六岁的李香君,邂逅了一代雅士侯方域。佳人才子一偶遇,自会谱写出一段千古佳话,为后人称赞,只是这故事太过凄美。
情窦初开的李香君,飞蛾扑火,奋不顾身。他亦没有负她,面赠宫扇,系祖传之物,作定情之物。
然天妒英才,红颜薄命。侯方域遭奸人陷害,一去无期;李香君闭门谢客,洗净铅华。
奸人心有不甘,又迁怒于香君,逼其为妾。香君心有所属,誓死不从。为明己志,一头撞于栏杆,血溅宫扇,氲育出一树绝美的桃花。
后香君被召入宫,充当歌姬。
舞尽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
深宫三千粉黛的春天,也定是看了桃花飘落水中,缓缓流于宫外,绝美又凄凉。
顺治元年,南京被破。李香君逃出宫墙,此时的侯方域也逃至南京,寻觅佳人。
彼时的秦淮河畔,无星亦无月,只有残败的桃花随水东流。
隔着一岸河水,才子佳人终不得相见。
六月的秦淮河,依然清澈,桃花依然散发着香气。只是十六岁的李香君,与才子的故事,已随着如血的桃花,开到荼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