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天性更倾向于即时满足。
现实面对规则: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一、认知规律,耐心的倍增器
(一)宏观规律
1、复利曲线
复利曲线是一种理性工具。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能有所成就。
要按照这个规律发展,必须做好两点:
一是选择正确的方向;
二是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
2、舒适区边缘
舒适区边缘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舒适区:容易无聊而走神。
舒适区边缘: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拉伸区:成长过程
困难区:容易因畏惧而逃避。
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在宏观上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
(二)微观规律
1、成长权重对比:“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即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
如果不盯住内层(行动和改变)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
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不要停留在表层的学习量上,重点关注行动量和改变量。
停在表层,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漩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若是能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我们就能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比如读书,不是看读了多少本,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其收获与意义比读很多书但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要大得多。
时常以这样的标准指导自己学习,我们的收获就会越来越多,焦虑就会越来越少,耐心自然也就越来越强了。
2、学习的平台期
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然后会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
在平台期,我们可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看起来毫无进步,甚至可能退步,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假象,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依旧在发生连接,并被不停地巩固,到了某一节点后,就会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所以,我们要在面对长期的冷寂或挫折失败时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放弃,而我们继续坚持。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