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重构价值,确认自我
在接触了异域音调,人们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我们的“中国立场”,寻味的背后这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觉醒,对于不同音乐不同文化的包容中,我们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确认。艺术是如此,认识世界的过程亦是如此,对于差异性的包容,让我们在价值体系重构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普遍是“小我”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逻辑中,我们在不断地否定自我文化中走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逻辑。然而,这种文化逻辑却让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西方中心主义”之中,以西方文化价值观衡量我们中国文化价值的方式。来到书店的历史书专区,我们发现现代论述中国历史的著作大都是站在西方的价值体系来论述中国历史,很难再找到“经史子集”的传统维度;来到外国的唐人街,我们发现“中国味”大都就是舞几下狮子,打几套功夫,因为那也是站在西方角度对于中国文化的固化认知。杜嘉班纳事件后,我们愤怒的同时,我们更应反思,当我们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权之后,我们便无法真正认识自己的文化。
而今天的时代,我们需要走出“小我”的文化逻辑,更广泛地认识世界,也反过来认识自我,时代的责任呼唤我们用更深刻的眼光对自己几千年传统的进行重估:我们一定要拓展认知,审视自我,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桎梏,形成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在扬弃的过程中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我们走向现代高地的重要推力。
不论是中国音乐,还是传统文化,我们要做的,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审视“认识”的维度,对“价值观”进行重构。事实上,我们对于自我,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局限的,庄子在《秋水》中列举了“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和“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的例子,告诉我们对于已知事物的观察,未必能够带来正确的结论。
对于不同风格的音乐,以及异域风格的音调,我们去接受它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展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而对于差异性进行包容,是打破我们认知上的局限性;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建立足够稳定的自我认同的同时保持价值体系的弹性,在反观中认识世界,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让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有更好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