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雁冰
如果从过年前回家时算起,这是我宅在家的第31天。
这31天,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养成了一个习惯,打开“疫情实时播报”,关注下确诊人数。在今儿早起来,这个数字已经来到了74675人,而唯一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日增加人数有了明显的减少。
我忽然想到了17年前的那场非典,于我而言,也是印象深刻。
那年我还在上小学,时值春夏交替,百花已开,树木葱郁,气温宜人。那年,我们提前放了暑假,也是上学以来最长的暑假了。
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地方算是比较贫穷的地方,还是国家认定的贫困县,而我们村离县城也有十里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十里路可算是很远的距离了,不像现在,骑个电动车十来分钟也能到达。而我在初中之前,仅仅去过一次县城,而那仅有的一次,还晕头转向。
虽说我家乡的经济不好,但每当有什么政策,依然能够做出快速的响应。
在村长的带领下,我们村封村了。我也“有幸”成为“村庄守护人”的一员,其实就是所谓的拦路,不让外村人随意进来。那年,我11岁。
说来也有意思,如果不是那次封村,我或许不理解为什么这次面对肺炎,也会实行封村政策。
原来啊,除了病毒传播层面,还与省情、素质等息息相关。
时间如流水,一转眼17年就过去了。这次,我们同样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那么,我们是否从当年的那次非典学到什么,来应对今天的疫情呢?
1、我们懂得了快速做出反应,才能更快渡过难关。
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微博、公众号上称赞河南的做法——“封村”,也肯定了杭州城的做法——“接纳”。无论哪种应对措施,都是值得表扬的。
当然,也有人说“封村”有些无情。但当你了解河南的省情后,你就懂得了,这不是无情,反而是有情有义。
河南是人口大省,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去武汉的也非常多。而且,河南的医疗水平自然比不上一线城市,之于我们而言,“封村”才是最有情的做法。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封村,也封得很及时,很彻底。
2、我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但也勇敢面对。
如果问一句:“你怕死吗?”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怕”!
这没什么可丢人的,我们一辈子也不过七八十载,谁愿意匆匆离开这个世界呢?
我们都怕死。17年前的非典,我们怕死;08年春运时的雪灾,我们怕死;同年的汶川大地震,我们怕死;10年玉树地震,我们怕死;再到如今的疫情,我们也怕死……
但我们也勇敢面对了一切困难。
因为我们知道,怕是没用的。就像我们第一次上台演讲,即便是获奖感言,我们依然会很紧张、害怕,但我们也应该面对场下的千百观众,把自己准备好的演讲稿,有感情的讲出来。
那次非典和这次疫情也是一样,我们唯有勇敢的面对,才能去战胜病毒。
3、我们懂得了那些我们曾讨厌的人,在非常时期,是他们守护着我们。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最讨厌的一些职业有哪些?比如医生,我们总觉得他们收费高,或者不相信他们能根治自己的病;比如警察,赶时间上班的路上,被查身份证,我们在心里不知道骂了多少遍。
但是,看看非典时期,看看现在的非常时期,守护我们的,竟然是我们曾讨厌的人。
我们是否会感到惭愧?
4、我们也懂得了,有些人,是不怕死的。
这里仿佛出现了病句,刚刚还在说我们都不怕死,现在又有些人不怕死了。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怕死是真的,不怕死也是真的。
前段时间还在网上看到一个人的做法,真的让人气愤。明明自己从武汉出来,隐瞒了事实,还刻意跑东跑西,和别人嬉笑,与牌友们打牌。
这样的人,你说是不是不怕死?
当然,他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我想,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就像,有人在非常时期走亲戚、串门,有人还依然捕食野味。
我们或许无法管制住这种人,我们能做的是管制住自己,远离这种人,远离这些不怕死的人。
因为有了非典的经历,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但我想我们真正要学的是,如何去管住自己?正确对待疫情,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但愿,疫情能尽快赶走,我们也能尽快步入正常生活。我相信,这一天,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