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大人带着孩子说:“叫叔叔!”“叫阿姨!”
家长热情洋溢地让孩子叫这个“叔叔”,叫那个“阿姨”,大人们热火朝天,孩子们则或扭捏羞涩,或冷冰生硬抑或默不作声。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表现的欠有礼貌,回家后可能还要教育一番:见长辈要称呼,讲礼貌等等。
有的孩子会答应,有的孩子会不以为然,有的孩子会十分反感,总的来讲,几乎所有的孩子会觉得不自在,内心不及情愿。我小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对大人的热情感到十分不解,自己总感觉没有那么多的感情能够流露?!更何况有的人都没见过面!
大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孩子身上,并用礼貌绑架孩子,做出大人们认为应该的样子!大人们一贯如此,乐此不疲,包括我,现在也是这样,总是张罗孩子称呼别人,并希望她(他)热情礼貌!完全忘了我自己小时候的囧态和抵触心理。
这件事上,到底孩子不理解父母还是父母不了解孩子?到底是谁的错?
其实,这是一个矛盾又统一的问题。情绪的产生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习得因素,孩子与一个近乎的陌生人如何能够产生发自内心的热情?没有应有的心理情绪活动,孩子很难将流露热情的表情和行为,这恰是孩子的真挚。同时,表情却是一种很社会化的东西,除了一些基本的人类共同的表情外,很多在相应社会环境下的表情都需要后天学习,而大人要求孩子礼貌地热情地称呼人,则是教导孩子学习社会化的表情。
当一个成年人,知道与另一人的密切关系时,即便是两人素未谋面也可以迅速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情绪,进而热情地表达和交流。然而,这对于孩子来讲,即使知道对面就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络起来,而且幼儿时期的孩子,即使是亲妈,一段时间不见也会疏远。
所以,千万不要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循序渐进才会减少孩子抵触!有时,心理发育反而会落后于身体的成长,着急是没有用的。基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有的人三、四十岁仍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的人到老心理都没有成熟,这跟家长的教养有很大关系。
一切的表现都有复杂却有规律和科学可循的解释。学点心理学,对于教育孩子大有好处。也正因此,我近期又捧起来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读起来,教育孩子用心些总不会吃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