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三体》和《流浪地球》,大概我更喜欢《球状闪电》。
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巅峰,刘慈欣的作品中,关于物理学的知识与拓展,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与架构,关于大时代、大事件下人类的社会性与群体心理的把握,这些都只能让我们这些读者叹为观止,反正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全身心的浸入式的体验于其中的。不过,在读了《球状闪电》之后,还是感觉到本书与之前读的那两本的一些不同。
——关于时代背景
《三体》与《流浪地球》的背景都是横跨几百年,历经几代人,去完成或进行某项事业,《三体》里叶文洁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之后的一切,就都是人类在宇宙更高级的文明面前的被动应对,命运之手推动人类向前,个体的喜怒哀乐在巨大的命运面前,变得无足轻重。而《球状闪电》则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感觉对球状闪电的研究虽然从前苏联时代就开始了,但真正故事的核心也就进行了几年。这样短的时间里发生的故事性要更强一些,缺少了大时代的推动,球状闪电的研究可以说完全是人为在推动进行的,甚至可以说,是林云一手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关于人物描写
我只读过刘慈欣的这三部小说。《流浪地球》本身是一曲人类共同命运的交响曲,里面出现的人物,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妻子、妈妈、父亲,都感觉不到什么个体特征,在人类集体的意识与无意识的面前,个体失去了色彩。《三体》则是一部鸿篇巨制,里面出现的人物很多,多到我大部分都记不清了,只有一种时代的洪流在推动里面的个体向前行进,身不由己的感觉。《球状闪电》则多了很多生活的气息,尤其是林云这个人物,多了很多血肉。一方面,她很坚决果断,为了目标不择手段,行动力最强,这是那些物理学家们很难达到的境界。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人的不顾后果、利用特权来达成目的、对领导上级咄咄逼人的态度,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那一定是非常讨厌的。在本书中,如果不是林云,球状闪电的研究早就夭折了。其实是林云在推动剧情的发展,发现、捕捉、释放、加速宏电子,都是林云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能力在推下去的。陈博士第一次放弃,也是林云让江星辰去拉回来的。最后一部分,算是把林云对武器疯狂的原因做了解释,也再一次丰满了这个年轻女孩的另一部分性格。
张彬、陈博士、丁仪、林云、江星辰,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为自己的目标而孜孜以求,这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个人生活得以延续下去的性驱力,就像序言中所说的,“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真希望我也有这样可以沉迷的东西。
——关于降维打击与地球格式化
看到摧毁芯片的宏聚变可以使地球这块大硬盘被格式化,越先进的国家受到的打击就越大,我突然想起了《三体》中的降维打击,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我觉得其背后的原理是因为大道至简,越复杂越精密的东西越是容易被损毁,越是不容易持久。就如书中所探讨的,“他们肯定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得不够复杂,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们想得不够简单。”大道至简,也许才是永恒的真理。
——廖木空青
2020.1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