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懂孩子》第一阶段学习感悟

《读懂孩子》第一阶段学习感悟

作者: L三叶草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09:54 被阅读0次

老话有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老。相信我们都知道要从小培养孩子,方法也有很多,但是知道的是理,真正的实施做到的才是道,才是成功的育儿经。也有不懂方法随性教育的父母,没有真正的了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为人父母,不单是要正确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施以正向的教育方法,更重要是家长父母要不断的学习,勤快的思考,而不是勤快的操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安全感伴随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如此的重要,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安全感。

简短的七个字,却很有深意。平稳、安定,有力量,是一种内心感觉,是归属感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健康快乐的成长。安全感不足的表现及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孩子安全感不足的表现

1、依赖父母

2、逃避问题

3、不能接受批评

4、难以适应环境、朋友少

5、控制欲强烈

6、情绪不安

7、家庭关系紧张

安全感的形成

0-6岁是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期

1、抚养人本身的稳定,包括固定的扶养人、经济的稳定、情绪的稳定。

2、成长环境的稳定,包括家庭的和谐、学校的教育等。

3、无条件的爱与陪伴。

4、积极的反馈。

孩子0-3岁时我们尽可能的自己扶养,这时候孩子是无条件需要妈妈的时候,物质条件量力而行的尽可能的富足些,也要穷养,精神上要富养,提高陪伴的质量,积极的回应孩子。

本我、自我、超我,正视自己、认可自己,不同的自己,大人和孩子(引导)都要适时的调整。了解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抵抗型依恋三种孩子依恋的行为及表现,安全型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积极的,回避型及抵抗型需安慰及往正向引导教育的行为。

  自我:为了适应环境,扮演社会的各种个角度

本我:最本能最动物的那一面,内心、本能、想法、行为

超我:精神层面,为大众服务、大众心、公心

安全型依恋-不希望你离开她,可以自己和自己玩,你回来了她又撒娇,不用多久,然后又自己去玩。

回避型依恋-父母出门,孩子无反应,父母回来也没有反应,孩子不善于表达,内心渴望亲近父母的,不敢于表达。

抵抗型依恋-离开父母时大哭大闹,回来时也是大哭大闹,甚至会打你,戏太足,用强烈的方式表达出来,过度依恋,表现过度强烈。

孩子与亲人分离会引起焦虑,不安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叫分离焦虑。缓解分离焦虑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性;常带孩子外出,与人交往;提前参观、体验熟悉;找“好朋友”增进好感;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言传不如身教,我们要做温柔、温暖、有弹性的父母。以身作则影响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表绪,教会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社交能力,独立的人格。不要过于保护过于精细的看护你的孩子。孩子做作业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鼓励孩子如何做好自己:对的话要肯定,对在哪里,及时肯定,说得不对:虽然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很有见地,让孩子勇于表达(语言、情绪),鼓励、教会孩子勇于善于表达感情、情绪。

多和孩子做手工,手工业是有灵魂的。最只要是孩子愿意做、喜欢擅长的做就好。

孩子喜欢做的事就是热门行业,不要对孩子输加太多个人的期望

孩子成长的五大关键期非常重要:1、口欲期(0-18个月):很多东西往嘴里塞,咬妈妈的奶头,属正常的现象。是孩子需要通过嘴巴来获得生命能源,然后感知世界。如果奶水不足,饿、困、渴没有得到满足,会停在口欲期。孩子大长后容易出现:话特别多,毒舌,讲脏话,喜欢吃东西,甜品,男人喜欢抽烟、喝酒、嚼槟榔等以满足口腹之欲;2、肛欲期(2-3岁):排便的问题,去幼儿园不排便,回家才排,拉在裤子里被家长打骂、羞辱等,孩子长大了会有两个极端:生活容易混乱,东西乱丢乱放,不爱收拾,不爱整洁,另一个是强迫症-把东西收拾、摆放得很整齐,不停的洗手;3、性蕾期(4-5岁):性别认识的开始,喜欢摸自己的性器官,如果被家长过多的干涉易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身体是丑陋的,会影响孩子成人后对性爱的认知;4、潜伏期(7-10岁)也是过渡期,此阶段没有上面的表现不代表以后没有。再下来就到青春期/叛逆期/社交期。孩子会向往大人的世界,会关注同性/异性的穿着打扮。

通过学习了解孩子成长的五大关键期,正确教养及帮助孩子完整过渡好每个成长期。

现在来了解下调皮的孩子。先了解下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孩子在3岁的时候大脑发育就已经接近成人了。所以,0-3岁的教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尽量丰富营养+充足的睡眠,尽可能不上寄宿学校(小、中、高),避免过度的应激反应,多鼓励孩子多去尝试,提供充分的刺激,多带着孩子玩游戏,左右脑的开发等,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大脑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分别是对应理性中心、情感中心和安全中心。

幼儿的专注力分为:无意注意-做有兴趣的事特别认真、投入,例:打游戏、看电视等;无意注意-做作业。

培养专注力的方法

[if !supportLists]1、[endif]提供安定的环境

[if !supportLists]2、[endif]减少干涉及过度刺激

[if !supportLists]3、[endif]在游戏及生活中训练

[if !supportLists]4、[endif]谨慎判断多动症:真-极易分心、过于活跃、冲动性强、不守纪律,延迟满足困难,有一定的攻击性;假-马上就要,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学习能力障碍,如读书漏行,写数字写偏,写字、数字不能在一条直线上,字体一会大一会小,爱丢东西,bd分不清,好 女子分开写等,这是ADHD动作不协调,也叫感统失调。100个孩子当中有13个,男孩子比例含多,属大脑发育不良的问题。是一种病,需到医院去检查治疗。导致的原因是剖腹产、家长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多爬。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在玩得很投入时不要干扰,保护就好,这是原始的注意力。

我们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动机和情绪,学会识别、理解、表达情绪,才能更好的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讯息。家长情绪平稳,教育方式平稳,情绪参与越少学习越好,情绪参与越多越不理性。

教会孩子识别、理解、表达情绪:喜、怒、哀、乐、悲、羞、怕、惊七情。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就可用五字决来处理:

蹲-是为了跟孩子眼睛保持一个水平线,看到完整的你,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共情,比较有同理心。

抱-增进关系,安扶情绪,让孩子觉得安全的,多一些情绪接触,对成长有帮助。

摸-0-5岁,摸孩子的后背、手、后脑勺(安全中心),易让孩子情绪稳定下来。

问-1、2、3步(处理后、中脑)后再到问这步,帮助孩子从中脑、后脑进入到前脑(理性),柔和的语气,看孩子愿意说就说,问完了就闭嘴。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听-听孩子说什么

陪孩子不是时间的累积,而是陪伴的质量。多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说得越多,关系越近,心理上越依靠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也是施发情绪的最佳时候。

缓解情绪的三句话

说感受-我看到你。。。有些不开心,难受,表感同身受,先通情再达理

表理解-如果妈妈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妈妈也有脆弱的一面,示弱觉得这种情绪很正常。

教方法-下次感到。。。我们可以试试。。。(0-3岁)

孩子再大些教孩子想办法,学会自己去处理事情,情绪,和孩子讨论事情怎么解决,怎么办。

相关文章

  • 《读懂孩子》第一阶段学习感悟

    老话有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老。相信我们都知道要从小培养孩子,方法也有很多,但是知道的是理,真正的实施做到的才是道...

  • 《读懂孩子》读书感悟

    作为首席导师(班主任),一直觉得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还算可以,但是总是会心虚,因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太少,处理一些...

  • 绘本讲师训练营7期21/21原创之感恩

    05323黄巧娴 三轮打卡下来,收获与感悟: 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小小绘本,读懂了孩子更读懂了自己,休养生息。 慢慢...

  • 学习读懂孩子爱孩子

    一一一旅程班成长心得 从五月份到现在两个多月了。从原生家庭到我现在的家庭,我经历了一步一步的考验。从如...

  • 生命不可逆,且行且珍惜

    人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奋。人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共勉!感悟人生,就是感悟自己。要想读懂人生,就得先读懂自己。淡然的...

  • 感悟自己

    其实感悟人生,就是感悟自己,要想读懂人生,就得先读懂自己。人们把自己当成人生的主角,便感觉自己的存在很有意...

  • 接纳力七月带读第一天

    带读感悟 第一阶段是启蒙:原来教育孩子需要先教育自己。 当我懂得了在育儿中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

  • 2019-10-25

    《读懂孩子:家庭教育十人谈》杨雄pdf txt文字版下载 读后感悟 读后感悟 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和引导,理解和信任...

  • 感悟人生就是感悟自己

    感悟人生,就是感悟自己,要想读懂人生,就得先读懂自己。 人们把自己当成人生的主角,便感觉自己的存在很有意义,努力去...

  • 道石国际系统排列学院排列师五班《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一组王菲

    《读懂孩子》这本书,书名是读懂孩子,其实更加深入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本书读懂系统、读懂自己、读懂情绪、读懂疾病,每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孩子》第一阶段学习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ym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