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中已经更文180天,虽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但是也存储了20余万字的文字,再加上有些是写的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故而在上课时时而不时会与学生提及此事。说的次数多了,有学生受老师影响,也凑返里回家的时候下载并注册了简书软件,对我老师所写的文章是不问三七二十一,一通的点赞。这不,前几天在简书中写了一篇“最好的管理是示范”的更文,由于清明节假期的原因,学生返里回家了,简书中就收到了一位同学的留言。
全文如下:
老师,说实话我还是找不到拼劲,上次您说我百日誓师没拿出最好的状态,但我感觉那天我的精神完全一致,已经是最好的了。回家后我搜索了高三百日誓师的视频,才发现那种“状态”就是要“拼命”的状态,那天晚上张怡宁教我们要喊出来,要有力量,试了好几次才达到“还可以”的评价。不过我已经满意了,因为我没把中考想成是一件要拼命的事…
给我留言的这位同学学习成绩优异,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整个班里,数她年纪最小,但是也数她学习最好,三年下来,几乎每次考试她都是班级第一,所以“学霸”一词用到她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三月份举行了冲刺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我要请她与另外一名男同学共同向全体九年级同学发出倡议,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出他们的水平,我请了一位班长指导他俩练习,于是就有了她评论中所说的事。
当时看了她的评论,我进行了回复,“对于部分同学,就是需要拼一把。”回复后我还洋洋得意,想着这条回复会令她满意。她是一名“学霸”级的学生,没有把中考想成一件拼命的事是很正常的,因为她只需按照平时的学习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够像她一样学的轻松,确实是需要拼搏一把的,没有拼搏,要想实现自己的高中梦,那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今天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初心》时,看到一篇名为《“学霸”“学渣”之类词语的流行是中国教育的耻辱》的文章,文章既对“学霸”“学渣”这一类的词进行了批判,同时有力主不要一味的宣传竞争意识,更多的是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合作意识。并给出了实例,1927年8月,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林巧稚到上海参加协和医科大学的考试,考试期间一位女考生突然晕倒了,作为竞争对手的林巧稚毫不犹豫的停止了答卷,投入到对这位女同学的抢救中,最终使其脱险,但也因此而没有完成考试。林巧稚缺考一门,本来无缘入学,可是主考官被他的善良和爱心所感动,认为这是一名医生最需要的品质,于是破格录取了她。毕业后林巧稚留在了协和医院。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了诸多类似的画面,譬如面试时随手扶起地上凌乱的卫生工具而被录取,譬如因为公交车上帮助别人而耽误了自己的免试时间,而帮助的人恰好是公司的老总,等等等等。这个常在电视里面才出现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却真实地存在,我们在感叹林巧稚好命运的同时,也在为林巧稚感到高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善念,那就是好人有好报。
从林巧稚的事例中不难发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教育肩负着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大,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培养的是只知竞争,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危险人物,还是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善良的合格公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