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即使明知道不改变坏习惯(抽烟等),会必死无疑,也只有七分之一的病人成功改变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如果你的理性想要改变,就需要了解感性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大象的特点
力量很强,理性控制不住
受到情感激发。可以是正面情感,也可以是负面情感。
只看过去的,亲身经历的好处,不看未来的,期待的好处。
当我们过去的行为获得了某种好处,就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行为。这是强化的力量。
可以增加你想要的结果,也可以减少你不想要的结果
改变:每周一两次,用新的尝试来代替过去的做法
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代替旧经验
需要新的行为,切身的体会,才能创造新经验。
感
即使已经看过,再看还是觉得有很多句子,当时并没有感受到它的力量。或者过了很久,就忘记了。
可能是当时注意力主要放在加粗部分的知识点上,而没有放在那些小字上。因为信息量太大了。
我做出的改变,都是我理智和情感都想要的改变。这样才能做到改变。比如变得积极,人际交往。想要避免不被接纳的负强化,增强开心的正强化。
思
所以,当理智想要用未来的收益来说服感性的时候,往往不能一直奏效。需要多次重复。这个时候就需要写下来,持续地提醒自己! 之前我让婉欣说出来,记下来,我怀疑不一定有用,应该要写下来才对。
《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课》 写下来
《知道做到》 重复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那是听来的道理,不是切身的体会。本就不能帮你过好这一生
对于教育孩子,改变身边亲近的人,也要搞清楚——只用理应有的好处和未来的期待的好处是不够的,一定要做出这一步:我们先试一试,如果你觉得不好我们再回到过去那样。新的经验,非常重要。就像他们吃了拌饭酱之后,自己就想买,想再吃了一样。
再次回想起来,没有输出过,停留在“知道”的知识,都不是你的。
行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不好的习惯,必须强迫自己做出新的尝试,新的行为。不然不要想着改变,靠意志力压制是不可能的。 只能代替。
想要别人做出改变,用好处让他们走出第一步。让他们自己愿意走后面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