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即将到来。也许有不少人,大概还囤着去年甚至前年网购的商品,有些甚至还没拆封就被束之高阁了。往事不堪回首,去年的“剁手”经历,仿佛还在昨日,历历在目,悔恨交加,既伤钱包,又伤心。
今年的双十一,你还会不顾一切地买买买吗? 请先读完《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再做决定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615803/95c9b3a337b56bb3.jpg)
罗尔夫·多贝里所著的《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罗列出52种思维错误,比如,过度自信效应,从众心理,纠缠于沉默成本,选择的悖论,等等。
多贝里在书中使用的思维错误的概念,是指系统性地偏离理性,偏离最理想的、合乎逻辑的、理智的思考和行为。作者认为“系统”一词很重要,因为我们经常会错误地走向同一方向。不同的思维错误会让我们系统性地跑向某个特定的错误方向,从而造成大小不同的损失或遗憾。
比如,失去某种东西的危险要比获得某种东西的前景更能促使我们快速采取行动。当你发现某种商品在做限时打折促销时(俗称秒杀),你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就被“秒杀”了,冲动之下乖乖交出银子,因为你担心一旦错过就再也买不到那个价了。至于东西是不是你非买不可的,商品质量是否能够合乎你的要求,那就另当别论了。
有鉴于此,我们专门来谈谈其中的一种思维错误。
选择的悖论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虽然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需要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有时反而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为什么选择更多反而是更少呢?
原因有三:
01 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
比如有一天,顾客去超市购物。走到酸奶区,顾客发现超市摆出不同品牌、口味大同小异的20多种酸奶。因为品种太多,而且价格相近,顾客早已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一时无法做出决定,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买。过了几天,顾客再次去同一家超市购物。超市当天只摆出精选的6种酸奶,价位不变。虽然选择范围缩小了,但是顾客做出选择的决定却容易多了,结果那天超市的销售量反而大大超出前几天。
多即是少,选择范围太大反而让人无所适从;反之,少即是多,少而精反而促进了商品的销售。
02 选择范围大会导致做出更差的决定
当你登录网上商城选购服装时,面对屏幕上多达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商品目录,你在浏览过程中不得不持续消耗自己的意志力来做艰难的选择。而一旦你的意志力消耗过大,你可能忘记了自己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最后你不得不草草选定其中一种款式的服装,尽管那一款服装实际上并不适合你,也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风格。难怪人们总觉得自己满满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合适的衣服。
03 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
选择越多,你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因而也就越不满。这大概就是许多人冲动之下买了一大堆衣服,却不常穿甚至一次都没穿出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双十一即将到来,愿剁手族们在下单之前,仔细考虑,提前选定一种商品后(特别是服装),先放进购物车,暂时不确定付款,隔几天再回去看看,是否还有购买的欲望。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东西你根本就不想买了,你甚至会惊讶于当初自己怎么会看上那种款式的衣服。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人是感性的,而且常常是感性胜于理性。所谓三思,是为了避免人们一时冲动,感性胜于理性,情感主宰了理智,从而做出不可理喻的决定和行动,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请你在做出你的选择之前,仔细考虑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要明白,你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
在存在无限多的选择的这个年代,并不是最好的或是最贵的才最适合你,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人们常说:只选对的,不买贵的。
《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的作者通过锐利的观察和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趣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人际关系、爱情关系、投资之道、心理实验等论述,生动形象地指出思维错误到底错在哪里,同时还给出了纠正思维错误的办法。
思维错误,人皆有之。建议读一读《清醒思考的艺术》,让自己的思考更加理性,行动更加明智,也让今年的双十一不同于往年那样不顾一切地买买买,而是更加理性地消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