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见社交礼仪(潜规则)

常见社交礼仪(潜规则)

作者: 微居创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10:25 被阅读0次

我们当下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哪些新的社交礼仪?

现如今要证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喔……

以前只需要打“哈哈”就可以了,而现在,“哈哈”跟“滚”的意思差不多,“哈哈哈”是“好无聊”,“哈哈哈哈”代表“敷衍笑一下”。

你至少要笑到6、7个哈字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这变成了我们 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交礼仪。

而好像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社交中,类似这样的“潜规则”还有很多。

一、符号和叠字,可能是送命题

1.

如果跟你说话你回复“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关掉对话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觉还会想跟你聊天。

2.

嗷嗷=噢噢>哦哦>哦。

嗯嗯>恩恩>嗯。

行嘛>行>行吧。

好嘛>好吗>好么。

3.

反驳别人的时候加个,会显得你比较客气。

这一条真的可以说是生活的智慧了,我们示范一下: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你这么说简直是搞笑

4.

如果是比较轻松的时候,一句话的末尾可以不加“。” 句号显得很生硬,可以选择用~、表情或者什么都不加来代替。

感受一下:你在干嘛呀?

在吃饭。有事吗。哈哈哈。友尽吧。

当然了也不要加太多感叹号!因为!会让人感觉!你情绪!很激动啊!害怕!!!

波折号偶尔加一下还行~也不要加太多了吧~会显得太随风飘摇了~尤其是工作的时候~如果合作方一直给我加波折号~真的会很想打他呀~

省略号也是一样的……每句话都加的话……感觉你这个人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的……

吞吞吐吐……哎呀……这词太污了……

二、让我们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结束谈话

5.

“我去吃饭了/我去洗澡了”的意思是:这个话题聊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已经稍显尴尬了,在气氛攀登上尴尬高峰的前一刻我想刹个车,但这不代表我真的要去吃饭或洗澡喔,啾咪。

所以如果你发现我下午三点跟你说我要去吃饭了的时候,请你就放我一马不要继续追问:“吃这么早呀?”可以吗……

6.

“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是:

我现在要开始我的睡前仪式:玩手机了,还有很多朋友圈和微博等着我去刷,我要借此了解一下家国大事,直到5分钟内连刷三次都不再有新的朋友圈和微博出现的时候,我就真的要去睡了。

7.

去做客,别人用一种特别不咸不淡不痛不痒的语气问你要不要留下来吃晚餐,就暗示:我们要吃饭啦,你是不是该走了?

因为对方如果真的想留你吃晚餐,是绝不会用这个语气邀请的。

8.

表情包三连击:

尴尬/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发表情包就可以了。

但发表情包不一定是要跟你斗图,可能是说话题可以结束了我还有事儿。

互发表情包几个回合,就代表聊天即将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终止~

三、初次见面,请多……保持距离

9.

别一见面就要求加微信行吗,更不要看着对方通过自己的好友请求啊……多尴尬啊。

10.

谁先加的微信,谁要先说第一句话,打招呼最好先自报家门。

你加的我你还问我是谁,朋友,删除按钮下一秒就要按下去了啊!

11.

不知道算不算...QQ上有个抖了你一下这个功能,我觉得刚认识的人用这个就不太礼貌。

12.

工作之后感觉微信比较常用来工作,微博可能相对私人一些,所以如果不熟的话,能不能不要追着互关互关互关啊,给人留一片净土让我中二好吗!

13.

想发照片或者是心情状态,能不能不要全平台同步更新???

朋友圈微博QQ空间哪哪都能看见你发的同一张自拍,你这是自动抓取吗?

四、回复才是新世纪的美德

14.

朋友圈有共同好友的情况下,有多条评论,只要回复了一条,其他都应该要回复喔。

15.

有些人的手机就是单向用来找别人的。别人给他电话、微信,一律找不到他。不知道这些不回复的人是真忙还是假忙……

16.

一般遇到别人在微信上跟我提非常过分的请求,就晾着不回。几个小时之后再回,问他什么事儿,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事儿已经解决了。

所以如果我没有爽快地、及时地答应的话,就代表已经拒绝了。

17.

不回别人微信前最好不要发朋友圈。

18.

打电话两次没接就不要打第三次,看到自然会回复。

19.

讲真,及时回复别人的消息,很容易拉升好感度。

当然,我不是站队#谈恋爱时,男生一定要及时回复女朋友的短信/微信#党。

这里的及时,是说你看到消息并且有时间回复,就发个消息告诉对方。

如果消息来的时候你正在忙,回复个“稍等,在忙”或者“稍等,一会儿跟你说”,对方心里就安了。

如果看到消息已经是半小时或者两三个小时之后,可以回复个“不好意思,一直在忙”或者“不好意思,刚看到”,

然后再根据有无时间/是否方便,决定是聊个两句还是再约时间细聊。

五、停止尬聊,从我做起

20.

在吗?有空吗?忙吗?睡了吗?……

这么大个人了有啥事儿不能直接说出来啊,说出来我才好决定我“在不在”啊。

这么问真的是让人害怕,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要干嘛,要问什么事。

未知的恐惧令人瑟瑟发抖QAQ

21.

微信对话框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请发出来不要让对方等了很久却什么也看不到。

22.

微信有语音聊天功能,这和打电话是一样,不要突然发过来邀请,要提前问一下别人方不方便,是不是有WiFi。

对方按了拒绝就代表不方便,不要再打啦。

23.

发语音时,尽量先问一句对方,方便发语音吗?

不打招呼就发语音是社交地位的象征……

24.

不要直接发小视频过来,还不作任何内容介绍。

25.

请不要在别人发的朋友圈底下和另一个人聊天聊好几屏好嘛!下次我真的直接删掉这条朋友圈喔!

26.

遇到别人转发或者迷恋的东西,除非涉及道德底线,否则再不喜欢也不要随意评判。

通用句式“只有我觉得xxxxx吗?”

对只有你。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还有,别人借用设备登录后,记得消除登录信息。

27.

办公室和别人说话时不要盯着人家电脑屏幕看,最好侧身交谈。

28.

单身狗,考研狗,加班狗…都是自嘲,只能用于自己,不宜用于别人,望周知。

29.

坐连排凳子别抖腿。

30.

朋友圈三天可见真的是太让人生气了,要么你还是屏蔽我吧:)

可是有些人,你点进他朋友圈刷出好几十条去,才会看到一根横线写: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

31.

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即使是朋友的。

32.

别人买了一个东西,你觉得也很好看适合你想买,最好不要买同款。如果一定要买同款,最好可以先跟那个人打个招呼,问问她介不介意。

33.

给你看相册,不要左右翻。

34.

表达对别人的尊重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摘下耳机,两边的那种。

35.

脱下耳机是新世纪的脱帽礼。

没有其他示意或提醒下就直接摘下别人耳机的行为不亚于脱人衣服。

把自己的微信语音、视频声音不停地用外放播放出来是对别人听觉的严重污染。

36.

排队的时候,就算人再多,但能不能不要用身体紧贴着前面的人!请保持最起码的安全距离好嘛!

六、在人际交往中

“有礼貌”可能是最底线的要求了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是所有人能够很敏感地“读懂空气”,但至少,最起码,要懂礼貌。

然而,社交方式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有礼貌”的定义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第一,以前普遍遵循的礼貌和规矩,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人添加了附加含义,而偏离原意:

比如微微一笑以表敬意,可能现在看来却十分迷幻;“呵呵”过去真的是正经笑声,现在却是嘲讽第一词汇。

另一方面,从前被认为是“没礼貌”的举动,因为时代的变化,也变得可被接受。

比如聊天随时开始和结束,没有正式的招呼和再见,在微信中就是常态。

第二,因为当今的很多交流从线下变为了线上,因此沟通中的许多非言语线索(表情、语气、肢体)就被过滤掉了,表达礼貌的态度就更加困难。

社交工具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它也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社交行为,塑造我们的个人边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不断更新着的规则和界限,而我们,需要在这些变化中彼此触碰,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

最后,送上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让我们以表情包愉快地结束交流。

相关文章

  • 常见社交礼仪(潜规则)

    我们当下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哪些新的社交礼仪? 现如今要证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喔…… 以前只需要打“哈哈”就...

  • 成年人社交中的20个潜规则

    原创:进击的阿秀 来源:研究学院 导语: 社交必不可少,大家却又不懂社交,所以我总结了20个常见的社交潜规则,分享...

  • 微信礼仪

    移动互联网让社交更便捷,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移动社交中的一些潜规则或者礼仪,不知不觉失去了很多机会和人脉。小白不可怕,...

  • 小、中、大学生礼仪复盘

    小学生社交礼仪主要讲的是家庭和对老师的礼仪,中学生社交礼仪主要讲的是在学校的礼仪,大学生社交礼仪主要针对的就是面对...

  • 90后新型社交潜规则

    90后新型社交潜规则

  • 厨艺社交

    中国仍礼仪之邦,相互吃请是最为常见的社交礼仪,只是吃请的方式,由古至今慢慢发生了变化。 古者在家宴请乃为常态,家中...

  • 社交礼仪常识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社交礼仪...

  • 《社交礼仪》

    001什么是礼仪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而“仪”则是恰当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

  • 社交礼仪

    中午三点前晚上十点后 尽量不要联系不太熟的人 这句话是男神对我的批评! 因为他给我联系导师, 给我介绍专业课学...

  • 社交礼仪

    Burgess's 复盘Day121 2018.3.17 如何让自己符合场景需要。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见社交礼仪(潜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cq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