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与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与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作者: 品藏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0:52 被阅读36次

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你有在乡下生活过或者去一些古村游赏时,肯定看到过类似于“状元及第”、“积善堂”、“节孝”等牌匾字样,甚至我们耳熟能详的“同仁堂”、“稻香村”、“六必居”等老字号也有自己的字号匾额。

清代(1644-1911)【状元及第】牌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节孝】圣旨匾 清代(1644-1911)【积善堂】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再往大一点说,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等也是悬于建筑上的一类匾额……这样讲起来,大家是不是感到并不陌生了呢。

点击回顾☞☞故宫里那几块匾,别说你都懂

建筑的“眼睛”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清·道光十四(1834)年【琴书乐趣】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

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圣旨】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清·咸丰八(1858)年【敦化堂】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公开的荣耀

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

《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

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匾额的分类

匾额按其性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堂号匾额:一类是堂号匾,像纪晓岚的阅薇草堂等;

清·道光戊申(1848)年【雅训堂】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晚清(1862-1911)【仁让堂】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牌坊匾额:一类是牌坊匾,这一类是通常是作为表彰的,如表彰富人守规范,表彰乡里老师等;

清·嘉庆十二(1807)年【德绍箕裘】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祝寿匾额:一类是祝寿喜庆的,这类匾额数量非常大;

清·道光(1821-1850)年【风追孟母】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清·光绪十八(1892)年【健德日新】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字号匾额:一类是在商业发达地区的字号匾,如北京的荣宝斋、同仁堂等;

清代(1644-1911)【信成号】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题字匾额:一类是文人的题字匾额。匾额文字多拜求名人或文人为之泼墨书写,这些匾额大都辞藻华美、书法精湛、言简意赅。

清·嘉庆十九(1814)年    伊秉绶 题【省躬慎言】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匾额就其建筑材料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石刻匾额、木刻匾额及灰制匾额等。

品藏收藏的匾额特点

➀时间长

最早的匾额可以追溯到后唐时期,最迟的是民国时期,时间跨度上千年;

➁门类多

包括近百块各个朝代的宰相题匾、40多块各个朝代的圣旨匾、30多块状元题匾;

➂范围广

这些匾额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

➃内容丰富

所有匾额均突出爱国、孝悌、劝学、教子、忠贞等中国传统文化主题。

中华民国十八(1929)年 【五世同堂】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看完这些匾额,大家都看出些什么门道了吗?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匾额的右边一般描述的是题匾人的情况,而左边内容则多为立匾人的相关信息,当然也包括具体的时间,或者补充交代下当事人获匾的因缘背景。

立匾人信息及立匾时间 题匾人信息

在福建品藏文化牌匾馆,现在集中收录的匾额为数不少,这些沉淀历史印迹的古老艺术品,虽然有的经过岁月打磨,已失去了往日芳华,但能够留存下来已经实属不易,可能清晰不再,然其记录的背后故事,承载的家风门风却通过质朴的镌刻得以代代传承。

门楣上家国,匾额作为我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门脸,一进门通过匾额寥寥数字,就能看出这个家族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情感、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

清·乾隆三十(1765)年【选魁】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梁柱间文脉,经由世代传承,一份荣耀得以留存,一份精神得以延续,通过小小一方匾额,中国人崇德尚贤的精神品格得以成为每一代人习以遵循和崇尚的道德追求!

相关文章

  •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与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你有在乡下生活过或者去一些古村游赏时,肯定看到过类似于“状元及第”、“积...

  • 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文‖海蓝之昕 本文参与睿.吾乡征文活动 由于从事美丽乡村的工作经历,让我走了永康的半数以上的乡村,特别是踏足一些历...

  • 匾额,门楣上的文化瑰宝!

    中国是匾额文化的发源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

  • 家具收藏之匾额

    《每日一讲》 ——:家具收藏之匾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匾额文化存于建筑间、生活中,悬于门上...

  • 匾额文化如何继承创新

    【品读日渐淡忘的匾额文化】 匾额文化如何继承创新 ——对话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沈望舒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 编者按 匾额...

  • 日格一物——匾额“宴启瑶池”赏析

    匾额是传统文化宝库里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无论是在亭台楼阁,庙观祠堂,宫殿府邸,匾额都具有不可或缺之地位。 匾额于古...

  • 历经风吹雨打,它仍旧在那里熠熠生辉

    楹联匾额丨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

  • 他是历史上最荒淫的皇帝女婿,结果出人意料……

    ◆◆◆ 文 |石禄生 01 福建品藏文化“匾额博物馆”,现藏有一块古朴无华且样式简单的匾额,题匾文字斑驳痕浅,难以...

  • 无名寺

    它的名字还呆在匾额上导游图册上还记着它的前世今生但此刻在我想来它只是一团裹着竹影和鸟鸣的雨雾红的黄的,暗淡的院墙与...

  • 万家阁

    万家阁 徽州楹联匾额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兴盛与徽州文化的积淀发展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与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cv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