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讲话实录这套书九月份出版到现在也快火了三个月了,这是一本多年来党政方面难得一见的好书,本店虽小也卖了三十多套了,可是冷眼旁观购买这套书的顾客群体,却又不能不让我忧虑伤心,我发现多半都是些老年人,都是些接近退休或已经退休,并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再有就是年轻人买,但多半都是买书前打个电话,问家里的老人看吗,一但电话里同意,就看也不看,付钱走人,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三四十岁的购买者,他们是这个社会真正的主体,可是让人惊讶的是,我没有看到这个年龄经济闲裕的人购买,更没有带着官方派头的政府工作人员购买,也没有听到他们在看这套书时谈论朱总理的话语,这个年龄段的购买者,多是还身在社会低层,脸上看上去饱受煎熬的人,他们也许是文化水平限制,或是生活紧张,也是一买就走,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和社会上的人购买和询问的是最少的,也没有见愤青买此书,这让我奇怪的是这套书的受众群体怎么如此之窄,随手翻看语言并不深奥,而朱总理执政离现在也并不太远,才十年光景吧,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也是亲身经历了当时的社会变局,为什么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未来,而这个社会的主体和未来都没有引起大的反响,真不知道是麻木还是愚昧,只有老年人停留的时间最长,不是踌躇后下定决心决然买下,就是浏览过后用手抚书,怅怅叹息一声,心绪还没有从书上放下就慢慢转身而去。还是让我们回想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朱总理完成了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他是有资格让我们国人景仰牢牢记住深深怀念的,当时国内三角债问题让中国经济一片混乱,在这个货币时代新中国搞了一次大的最原始的以货易货。整个市场都没有大的现金流,只能货货交易,亚洲金融危机,周边国家一片萧条,国内国企大量倒闭,国企员工下岗一系列的问题,然而中国经济挺住了,制定国退民进的大方针后,国有和民营都齐头并进快速又彼此互不制约,各有阵营良性发展,并保持了良好势头平稳发展近十年,萧规曹随,后来人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是一个力挽狂澜,大智大勇的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也是最铁腕的总理,没有他中国经济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然而这样的人,这样的书受众却是这个样子,让我不能不心酸,这种景况让我想起一篇记念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车祸丧生的一段话,陈景润多像一片林间早衰老的叶子,它十分轻松而又十分自然的飘落下来,搅动了一下热空气,便就很快的归于平静和自然,人们很快忘记了他们,但历史不会忘记,它总会在一段平稳后出现阵痛,到那时人们又会期望再次出现他那样的人物,从记忆深处把他做为榜样重新推向前台,他强有力的打击了官场的贪污腐败,让政府有所作为,可是在他功在身退后,官场没有把他树立为榜样,这本书也没有在官场引起骚动,我看到的是一片沉沦,盛行的还是千年不倒的潜规则和人际关系网络,想当初他主动请香港凤凰卫视的吴小莉发言提问,表示深切喜欢看这个节目,当日香港股市应声大涨,而不是像前年和去年国家数次说要调节房价,可市场没有一点效验,老百姓猜了两年房价,涨与降还是没有个准,今年温州,广州数地实业家跑路,鄂尔多斯成了内地鬼城,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楼市泡沫破了,房价大跌市场冷淡,在这个时候国家说要把房价降下来,这不是国家行政手段的体现,而是市场自我调节如此,在这个时候国家能保住房价不跌我才相信国家有调控房价的能力,窃取市场的果实标榜自己不是在自欺欺人给自己脸上贴金吗,我们不单要怀念朱总理的雷厉风行,立竿见影,更要批判的继承,因为朱总理在当时危局中盘活了一局死棋,但是为了挽救经济,在某些方面又留下了一些漏洞,谋大局者不能完全兼顾小节,可是后来者不能裨补缺漏的话,中国经济就不能维稳,比如说中国股市的黄金时代就是在他当政时期,当时的股市为国家为企业圈到了一大笔用于改革,升级,转型,让企业迅速脱胎换骨,企业和人民和国家都得到了实惠,但现在股市成了企业洗钱,欺骗人民的合法途径,人民长期在股市中失利,国家却没有任何办法,长期使股民获利,才能更反映经济的脉搏,股市是经济的标杆,可你看的出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关系吗,二是大学扩招,教育产业化,这本身是好的,中国的人口总数和大学总体规模是不成比例的,为了加速发展,经济的动力知识分子的扩充是必然的,但这不是不要求保证质量一起上,盲目扩招,我们不是看所谓的大学就业率,而是看毕业后有多少人有真才实学,他们对大学教育,在中国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后,唯一可以自由发展的大学教育是否充满感恩,没有的话我们就要正视失败,不要为大学过后培养了几多高级打工仔而自豪,三是房地产,在朱总理前,城市用地多是国家行政批划和企业整体为员工营建,按照工龄和资历分房,或员工和企业集资建房,并没有个体私人购房主体,国家在土地使用出让上不像现在一卖了之后,不再干预,国家和企业在住房建房上不再为员工谋福利,楼市热炒后又不能调节,四是国税地税两制,国税是大型国企,虽在厂地位置上讲处于地方,但税收和地方没有关系,地税多是民营,私企,和效益差的中小国有企业,不像以前一税制,国家地方按比例提留分成,这让国家集中了力量办大事,但把包袱丢给了地方,地方税收没有稳定保障,收的钱还要四处贴补,地方经济严重依靠房地产,国家虽然要调节房价,可地方上却难以落实,也就不足为怪了,五是国有央企做大做强后没有为人民谋福利,反而靠垄断恣意吸榨全国人民,像石油巨头不单向国家要补贴,还长期使油价高出国际油价,东海溢油一声不言,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不是主动因自己的失误勇于承担责任,国家不开出罚单,就脸不红心不跳的好像事情不是自己造成的一样,躲在一边装孙子的还知道自己在装,像国企的不要脸真的没话说,国家好像母亲一样纵溺孩子,孩子犯了错,连天赋的母亲教育孩子的能力也没有了,国企现在不但绑架了国家,还绑架了中小企业,因为他们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掌握着中小企业的主要原料价格,像水电煤的价格,像化工厂必需的冶炼石油的衍生品化工原料的价格,中小企业规模实力较小,多没有从海外进口原料的权力,只能自认剥削,原料的上涨使我国的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生产陷入困境,当然朱总理在当时为保障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可本人水平有限只能举这么多,他的本意是好的,可是他只做了一任总理就黯然下台,没有时间来巩固完善落实他的方针政策,现在出现种种弊端,我的一句话总结是他的本意和举措都是好的,可是在后来人手里一切都变了,把经给念歪了,我们需要像他这样的改革者,不单是能力挽狂澜,更能在发现问题后承认自己的错误后随时都抱着一颗责任心,来及时强有力的修订批判自己,就像他执政时下令强制取缔传销,批评国家高层的不支持,公安部的无做为一样,传销陷入谷底,近十年过去了,可传销在全国暗地里还是在不断的潜滋暗长,甚至地方政府还暗中保护,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大书特书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的表现之一取缔鸦片走私一样,屡禁不止,因为它适合中国的土壤和民情,当时是大量的人对生活感觉无望,现在是大量的劳动者没有致富的出路,但这是毒瘤,不能使其逐渐消亡,国家和人民的健康就难有保障,为了防止麻痹大意,防止死灰复燃,国家也要真正做出个样子来,必要时像关云长刮骨疗毒也是要得的。我们需要像朱总理这样的人,如果中国以后缺乏这样的人,中国经济就不能走上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就不能真正的稳定和高速发展,在中国经济随时偏离正道时,我们需要一位舵手应手校正,而不是一位救火大队长,总只是出现在危难以后,察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像朱总理一样,在各地出现混乱的集资时,果断下令取缔,所有集资人都挽回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集资,而不是在人去楼空后或大难发生后,在奈何桥上徒叹奈何。没有把握住经济的发展方向,却又不知修订,因为怕社会矛盾的激化,一味的空谈维稳维稳,无疑痴人说梦,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像牛奶国家标准,我们不说国家标准是在企业自己提出的草案基础上颁布,国家和企业有没有猫腻就不清楚了,单是企业自己订的标准就比国家高很多,老标准还高过新标准,企业都能自律提高标准,国家标准是怎么制定的,它考虑了企业和人民吗,老百姓不满意,政府就像个乌龟被人敲了下壳,就把头缩进腔子里,死活不出头了,无独有偶的是饺子事件也是新标准低于老标准,这成了罗生门让人想破脑袋都想不通了。还有就是校车问题,我们要重新考虑把外交部放在第一位是否适合国情,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中,说到近代外交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周总理,半个是出身外交科班的顾维钧,前两个都不是科班出身,却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大放异采,改革开放后他只赞同钱其琛外长,开放前的是乔冠华,其它乏善可陈,这不是一家之言,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有多少可圈可点的能在国际外交史上占一席地位的事迹可言,近代中国最出名的外交史书是汉学家的中华帝国关系史,现在我们在国际上缺乏支持者,我们示以和平,周边却倍受指责,外交成就如何可言,唐先生说西方外交家先做了外交事业,然后才著书立说,理论和事实完全结合,我们国家是能混的当外交家,不能混的在大学当老师,这样的老师能教出真正的外交家吗,再者是校车事件,国家很多小学到高中都根本没有校车,我们不说已经发生的惨剧,就说国家官方说要在一个月出台学校校车条例,没有校车的学校多的是,这个条例就是颁布了还能画饼充饥不成,你让这些学校怎么学习和贯彻这个条例呢,是阿Q一下这下可好了,学习后的最后结果是没有校车,根本不用为校车问题担心一样吗,校车问题政府亡羊补牢当然好,可政府现在在这个问题上缺的首要问题是向全国人民道歉,日本因为福岛核事件,内阁第一是向全国鞠躬道歉,这是不能回避的,因为远的不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校车问题都没有解决,政府不该道歉吗,再说人死了,不管是上至元首还是平头百姓,都会有人哀悼的,这是个不能缺失的礼节,我们的政府却没有这样的勇气,最后说个是临近年终了,网上说政府还有多少钱没有花出去产,好像不知道怎么花一样,豪气的像李白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作为是没有的,真的不知道怎么花吗,也许这是历史上最笨的政府,钱在手中不知道怎么花竟成了麻烦,也许应该从哲学上讲问题是这样的,花与不花这是一个逻辑上讲二律背反的问题了,花了就没了少了,不花又有不花的痛苦。我突然想起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来,每次灰太狼不知怎么抓羊时,总有背后的老婆支招,我党有上千万的党员,加上自己的家庭数字更大,集思广益也会有结果的吗,你总不会让灰太狼问羊自己该怎么抓它吧,你说羊会说出答案吗,我们期待着政府给出这笔钱结果。然而从朱镕基讲话实录这本书的购买群体和热度上来看,我想起了梁漱溟老先生的一本书名,这个世界会好吗,我问倒了自己。补充一点朱总理的资料,朱总理四七年到五一年在清华读书,这时还身为一个学生时,就已经在为党工作了,此后的五十年官场生涯中,在经历了长年的国家动乱后,越活越发出了光彩,在饱受打压后依然保持自己的操守,并在艰难中历练了自己,这是他能在后来关键时刻经的住考验的重大资本,他幼时即孤,对社会和亲人养育有强烈的回报和责任,他在学之时,中国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受到后来的摧残,在我看完唐浩明先生的小说曾国藩和张之洞后,我相信朱总理身上也同样秉有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他的人格魅力和才能文革中和文革后成长的我们再难以超越的,我们再也难知我们的传统是什么,难道它就没有一点的优越性吗,改革的道路怎样才能中西融合,不会顾此失彼,我们都成了游谈无根的人,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从别人的国中窃的火来,本意却是在煮自己的肉,窃得的火没有根,传统的火却已熄灭,我们的这身肉还不知会被煮成什么样子,我已无发可想了;只是明确了一点就是,未来中国不出现百年不遇的集经济和政治能力及人格魅力于一身的人物,让中国走出像唐先生说的三峡理论,我们就只能走走看看,缝缝补补了,长远发展是谈不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