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823955/9f5406e1dd7015ec.jpg)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只有做到“察言观色”、“会听”,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觉察对方语言背后的需求。例如同学因有部分作业没完成,对你说:“星期天上午我正在家写作业,姑姑家的弟弟来,硬拉我下去玩儿…”同学这样说,第一时间是不是让人生出“找借口”的想法,若不及时觉察控制,就会激发生气的情绪,进而双方感觉都不好,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若站在孩子的角度,你就会看到孩子是不是在说“我很想完成所有作业,因陪弟弟玩儿,就没有时间写完作业了。”呢?!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通过建立规则、帮助孩子培养时间观念、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写不完作业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而这样双方都不会被情绪左右。在这里,孩子学会了方法,大人则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孩子发牢骚说:“老师太烦了,放个假布置那么多作业!”如果一味看表面,就会对孩子的牢骚生出责怪:每个同学都一样,又不是只给你一人布置…同学们都一样完成,干嘛到你就事儿多…”陷入这样的循环,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若站在孩子角度来看,他怎能不知道作业是大家都要完成的,他发牢骚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作业里有题目对我来说有难度、不会,我需要帮助;假期里得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完成作业…这样来看,是不是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了呢?只是换了个角度、多了一份觉知,问题有就有了解决办法。
先生要去外地工作,办公室得腾出来。昨天他自己大兜小袋收回来七八个,今天单位的同事们又呼呼啦啦搬回来了七八个箱子。这老先生收拾个办公室,零七八碎的,把家里整的像搬家一样乱糟糟。一下午帮他收拾;搬回来的东西导出来,要清洗的先安排进洗衣机,这次不用带的,送它们回到合适的柜子里;再把这次需要带过去的物品一样样分门别类装小袋;最后,添些可能会缺的物品。大到被罩床单,小到毛巾香皂小梳子、他自己用顺手的笔、本、小工具,归置好后分别放入旅行箱、包,统一放在小房间,出发可能要到后天,有一两天时间,期间想起什么再往里添。一边整理,一边将洗好的衣物晾晒。
没有睡午觉,就开始给他整理东西,这边整理着,腾出的地方就擦扫,直到晚8点下班,他的同事们给他饯行,邀我同去,我哪走得开,只能他甩上手自去。
九点多将房间重归整洁。朋友打电话,邀我参加机关的红歌合唱团。下月一号起开始排练,有专门的老师指导,暂定每周排练三次,7月30号参加比赛。想想先生在外,我会多出时间,又到暑假,干脆参加合唱团,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再丰富些。于是爽快答应。没想到朋友见我应允干脆,直接开心地说:“那九月份文化宫的舞蹈队,你也要和我一起参加哦,排练大都安排在周末,不会耽误你上班,我现在就给你先报上名。”容不得我答应,这下可好全计划上了,先生不在家的日子,业余时间全要放飞自我了。只一个多小时功夫,合唱团、舞蹈队的微信群就建起来了,@我,进去一看,不少认识、但不约见不着的旧相识新朋友,那些几十年的旧交,与新近几年的新知,她们是这城市故事的见证者,丰富而多彩。因着网络,大家又从不同岗位走到一起来、同做一件事,并且如此简单快捷。
我们的课程要到八月初才能结束,还要再考试。其实,从单位通知先生调换工作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未来的日子会更加忙碌,我必须全身心投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