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侄女考上了市里的事业单位。
为了这个决定未来一生的考试,可谓是全力以赴。
做父母的,只要能通过考试,花多少钱都值得。
培训机构瞅准了时机,网上的,实地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笔试前,网上购买课程,又参加中公的笔试面试一体培训班,学费一万八,过了就这个价了,不过,全部退还,这个做法确实高,吃透了所有人的心里。
后来,笔试过了,再参加面试,本来是不用再交钱了,可是新的诱惑又来了:面试专家指导班。几天几夜,时间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想想价格高,又是专家指导,岂能错过,不差这点钱。就这样,侄女报了一个七天七夜的专家班,学费五万。
没有经历过的人,一定会瞠目结舌,认为我是在说天书呢。
有人说,教育如果变得功利,满世界都是生意。
想起了十几年前学车的情景,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老师,一起报的班。先学的是倒车入库,师傅在车上都做了标记,倒车的时候这个标记对准右后那根杆子的时候,就把方向打死,然后回正,倒入库。
做老师的,虽然动手能力有限,但是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那师傅说,没有为什么,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做就能过。后来,时间长了,跟师傅熟了,师傅说,学车最怕遇到女教师,凡事都要问为什么,哪来那么多的为什么,你们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拿到驾照。
其实,学员的通过率跟师傅的奖金是挂钩的,所以师傅的目的是,你能把车倒入库,至于其他的,你以后自己慢慢领悟吧。
估计很多人都是这样学出来的。
后来看到一个笑话,说某个女驾驶员,后备箱内一直放着四根竹竿,每次停车的时候,都要拿出按照考试时候的样子放好,然后才能倒进去。
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笑过之后,我们不觉得心酸吗?这应该不仅仅在讽刺女驾驶员的技术吧?更深层的不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吗?
高考结束后,学生们撕下的书片如雪花般飞舞在校园的情景还记得吗?知识就是个屁,去死吧!学生们撕下扔掉的是书吗?
工作了,单位有些有先见之明的人,热衷于搞课题,老百姓却是搞不清楚这些课题搞出来是干什么的,难道仅仅是为了评职称的时候算个成绩?或者仅仅是用来向同行展示炫耀一下?
如今,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从本科要求到硕士或者到博士,银行柜台数钱的都要本科以上学历, 曾有银行朋友开玩笑说,银行的柜员只要认识人民币,外加会数数就行了。
近日,看到某教育局招聘教师,标题赫赫:一大批高能新教师入职,全是985、211毕业的,号称高层次紧缺人才。高学历就是高能就是高才,就能把书教好?
或许过不了多久,学校招个勤杂工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了。
老百姓满脸疑惑,满眼迷茫,如今社会这么重视人才,重视知识,是真的需要还是叶公好龙呢?
充满投机、充满功利的教育,漫山遍野,在社会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