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记散文研究(7)

作者: 鹊惊枝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06:17 被阅读89次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读书笔记(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时期朝代更迭,社会黑暗,使得文人学士厌恶仕途,逃避现实,志趣转向广阔的大自然。

他们有的隐居田园,有的寄情山水,开始对大自然进行自觉性的观赏,并且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追求种种精神境界。这种追求使得他们的社会审美心理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他们对大自然的审美以及觉醒,使得这时期山水景物的描写不再是表现主题的附属品,而成为了主要的描写对象。这种旅游意识的加强,使相对完整独立的骈体山水游记、散文山水游记也应运而生。

如东晋僧人惠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就是作者与庐山众僧人同游石门、赋诗纪游,诗成后所写的序文。文中细致地描写了出游时艰难行进的经过,并在主观感受中生动地描述了石门神奇瑰丽的景观,突出一种神仙的境界。全文辞句清丽,语调流转,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是一篇独立的、具备了旅游文学特点的旅游散文。

到南北朝,涌现出的骈体山水游记、骈体山水信札、小品等就更多了。有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与顾章书》、萧纲的《与萧临川书》、《行与山铭》以及祖鸿勋的《与阳休之书》等。这些作家把山水景物当作自己描写的主要对象,记游明确,刻画形象,呈现出一幅幅极尽妍态的山水画、风景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散文体的实录体地理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旅游文学著作,其中许多篇目历来被人们推祟为旅游散文的佳品。如《水经注·三峡》篇,在记述三峡水道情况的同时,还描绘了三峡雄奇壮丽、气势磅礴的景象,并穿插着关于三峡的众多神话传说、风物习俗、民歌民谣,其写景叙事、实虚映衬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除郦道无的《水经注》外,还有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历史文献,它的写作目的虽然是企图通过佛寺的盛衰寄托对拓跋氏复亡的哀悼,但旅游线索明晰,又常常把洛阳寺塔建筑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描写,文字生动,写法精湛。如写水宁寺的佛塔,仅用“高风水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寥寥几语,就写出了寺塔的巍峨壮丽和庄严肃穆。不仅如此,它在描写中还插录许多关于寺塔的历史传闻、风尚习俗,是一部较典型的文史结合的山水游记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旅游意识的形成、对旅游生活的重视,使得记游类作品在秦汉积累的基础上,内容更丰富,形式也开始多样化。这个时期的许多作品已经具备了山水游记散文的特点,它们标志着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正式产生和形成。

相关文章

  • 古代游记散文研究(7)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读书笔记(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时期朝代更迭,社会黑暗,使得文人...

  • 古代游记散文研究(12)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读书笔记(12) 公安、竟陵派一大批作家在“独抒性灵”的文学旗帜下,突破传统的束缚,刻意在作品中表...

  • 四大家游记散文的比较(7)

    古代游记散文比较阅读(7) 写作技巧和笔法也风格迥异—— 《始》文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学习诸...

  • 四大家游记散文的比较(1)

    古代游记散文比较阅读(1)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和《峡江寺飞泉亭记》这四篇山水游记,是分...

  • 《古文观止》学习打卡第一篇

    最近在研究散文,发现季羡林老先生在对散文的认识里谈过《古文观止》,他从小就爱上这些古代散文。 他老人家是这么形容背...

  • 王兆胜谈游记散文(1)

    游记散文须先有“游踪”。这是常识,也是“游”之要件。 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我”。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

  • 2020-04-10

    各位家长: 本周课程主题为第四讲之《古代散文赏析》 教学重点: 1.古代散文起源;2.散文文体特征;/...

  • 1983·秋,长江之歌(28):石头城下莫愁湖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9日(7):南京莫愁湖 下午,我们前往水西门外的莫愁湖游玩。 莫愁湖是一座...

  • 1983·秋,长江之歌(52):仙灵所隐灵隐寺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14日(7):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 离开飞来峰,顺大路走不多远,就到了灵隐寺天王...

  • 1983·秋,长江之歌(41):京杭大运河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12日(7):江苏苏州·京杭大运河 下午5点,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跑上运河客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游记散文研究(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h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