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沐滢的知识库千帆过尽读书写作
俺这些年写书评的不传秘笈,如今只要八块八毛八

俺这些年写书评的不传秘笈,如今只要八块八毛八

作者: 李小丢 | 来源:发表于2014-10-24 11:57 被阅读5222次

 

朋友们,你们比星爷幸运啊,遇到我卖秘笈只要八块八毛八了

李小丢是我在豆瓣开始正经写书评的时候起的笔名,如今已经用了快两年半了。

这是我的书评页面,李小丢的豆瓣书评 

大家点进去可以看到我前前后后发了近300篇书评,还有一些被豆娘和谐掉的以及我个人认为不太适合豆瓣风格的书评没有贴上来。粗略算起来我是以一周二到三篇的数量在更新,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书评有用数在50以上,其中有差不多20篇是有用数150、阅读数在3000以上的书评。当然相比起日志这样的阅读量真的是有够低,我随便写个八卦写个鸡汤就能超过这个数字。但是我依然在坚持写书评,尽管今年下半年速度有所放缓,从最开始的兴趣写作,到固定为几家媒体撰稿,陆续上过《南方人物周刊》、《新京报》、《周末画报》等等的书评版面,再到现在辞掉工作专职在家写作,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写书评给我带来的契机。所以我想大概还是可以厚着脸皮来卖卖“如何写书评”的秘笈了,当然了,看在你骨骼清奇的份上,这次连八块八毛八都省了,你就老老实实坐下来听我说吧。

在谈具体的写书评的方法之前,我想先讨论下书评的存在意义。我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从高中就开始,至于将笔记完善成为书评文章,还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陆陆续续在亚马逊和99读书人都写过,从受众的反馈慢慢调整和摸索出了如今我写书评的模式。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向导,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图书市场中排雷,把自认为有价值的书找出来推荐给阅读口味跟我相近的读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这就是书评存在的意义。

不少人认为书评是书的附庸,其存在价值和生命力都比较弱,因为它不能独立于书而存在,这种认识导致了书评写作范围的日渐狭窄。写书评似乎变成一项收集资料的活动,书评人成了没血没肉的百度百科,使得书评成为了文本复述+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的平淡无味的说明文。正是这些所谓的“书评”使得大家开始质疑书评的存在价值。一篇好的书评应当是书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点出一本书的价值所在。

究其本质来说,书评比其他文体更能暴露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如果他们也写书评,写出来的书评就必然是他们眼中的《红楼梦》。书评就是一面镜子,你描绘的是你在镜中看到的形象,也就是你自己。你能吸引到的,基本都是你的同类。所以无论不同的人在《红楼梦》里看到什么,其实都没有对错之别,唯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把你看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从而吸引跟你处于同一个波段的人。

现在我总算可以问出最重要的问题了:“你为什么要写书评?”或者更直白一点:“你写书评给谁看?”在没有搞清自己写书评的目的和潜在读者是谁之前,就算我把怎么写书评说的再详细,你也好比学了一身屠龙之技,空无用武之地。只有搞清楚了自己为什么写,为谁写,才能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写出一篇合格的书评。

根据绝大多数人的需要,我粗略地分出了三种写书评的方式:写给自己看,写给网友看,写给媒体发表。我会从情绪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来谈,也许不够科学,但是应该足够你用了。需要说明的是,三种不同的写作目的所袒露的真诚度依次递减,但是可信度并未依次递增。说到底书评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再找多少理论和名人名言来支撑也不过是多了些论据来证明个人的好恶罢了。

1、写给自己看:自娱自乐型,更偏向于读书笔记。

 

(1)情绪:尽情抒发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你可以完全无视诺贝尔奖这奖那奖,在你的国家里,你就是王。

(2)写作技巧:

① 虽然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作为一种写作练习还是要尽量提升自己的文笔。你可以把书评当做片段写作,注意逐条列举出书中打动你的段落,只要是能令你的思想有所触动的,不管认可与否,都罗列出来然后加上你自己的点评。这些写作练习将成为你日后的灵感来源,你也会从中逐渐理顺你的三观。

② 因为不需要考虑读者能否看懂的问题,所以你行文中不用复述自己已知的事实,只管写干货就是。

举例:

我2010年写的一则书评,评价的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代表作《青春咖啡馆》:

真的,我再也不想读60年代以后的法国文学了,再被吹得天花乱坠也不读了,因为它们的作者都是以让读者看不懂为己任的。如果一个故事需要读了译者序才能看明白,这算不算悲哀?

简单的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不用那么故弄玄虚,用古典主义或是现实主义的手法,都可以说的更好,不信请参阅艾丽丝门罗的《逃离》,甩你八十条街。

浪费读者的金钱和时间!

现在的我是绝对不可能写这样的文字出来的,不是说因为莫迪亚诺获奖了我就有所改观,而是一个书评人才不能说自己看不懂书呢,这么说逼格都没了嘛对不对!上一句是开玩笑的,真相是如果现在遇到我看不懂的书,或者直接踩到了雷,我是不会专门为之写一篇书评的,我的无视就是我的态度。

路人甲:请问卢老师你怎么看刘同的新书《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卢十四:不看。

 

2、写给网友看:自然派写作,有梗有格调,有G点有趣味。

 

“自然派写作”是某编辑对我的批评之语,因为我写的某些书评不够学院派风格,经常洋溢着一股莫名其妙的逗逼氛围,让下里巴人们一看就懂了,丝毫不懂聱牙诘屈、冷艳高贵的必杀技。看他混淆了受众群的份上,我就勉强把这句话当做赞誉吧。所谓的“自然派写作风格”,一切是以流畅为基础的,青筋暴露的便秘之苦是不受网友们喜欢的。不只是网络书评,受人欢迎的网络文章的共同特点是要让读者感到痛快,无论是文字还是情绪都是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搔到了痒处,碰到了G点,读者的情绪自然就嗨起来了。

这种写法是建立在写给自己看的基础之上的,相同点在于要选择书中一点或几点打动你的地方来进行评论,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忌贪多求全,能把一个观点讲深、讲透就很好。

(1)情绪:必须有观点但是要避免个人情绪化的偏见。

观点和偏见有何区别?观点是理性的,而偏见是感性的。例如说:“因为法国新寓言派的风格整体偏向朦胧难解,所以我并不喜欢莫迪亚诺和勒克莱齐奥的作品。”这是观点,因为对这一文学派别的写作风格的难以接受而不喜欢,这是可以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而如果说:“因为莫迪亚诺比莫言长得帅,所以我认为他写的小说比莫言写的好。”这种就是彻头彻尾的偏见了。

在阅读和写作中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有时候我们也难以厘清二者的分界线在哪里,我之前说过书评本身就是一种偏见,但是如果能找出符合逻辑的证据来把它变成观点,就容易被人所接受。比如当年葛红兵攻击巴金的风波就是一例,这位文学博士,文艺学教授在大学课堂上故意用四川话念了一段巴金的《家》,引得台下学生哄堂大笑。他觉得巴金的作品方言味浓已经过时了,这就是一种偏见。因为他没有找对证据,方言味浓不是槽点,陈忠实贾平凹乃至新生代的颜歌都在进行方言写作。真正使巴金过时的原因在于他的作品只具有文学史价值而不再具有文学价值。

什么是文学价值?可以简而言之说是写得好,很好看,经得起时代变迁的考验,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比如《红楼梦》《罪与罚》《约翰·克里斯多夫》之类的名著。什么是文学史价值?就复杂一些,具有文学史价值的作品或许没有流芳百世,在现在看来可能已经没有较强的现实性,但是在当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启迪民智,开创了一个写作时代或者一种写作手法的作品,都是具有文学史价值的。比如胡适的《尝试集》,现在看来技巧稚嫩,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开新诗创作之先河。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之后的戴望舒徐志摩等人。所以今天看来,也是具有文学史价值的作品。而鲁迅的《呐喊》,开创了白话文小说写作的范例,由于鲁迅本人的牛逼性,所以《呐喊》不仅有文学史价值,同样兼顾了文学价值,现在读来也仍然是振聋发聩的好文。 ——笔者评古龙散文集《笑红尘》

看,我这不就准备了一大筐弹药使我的“偏见”成为了“观点”了嘛,这就是二者的分界线。

(2)写作技巧

趣味性是第一要义,不论你评论的是什么类型的书,如果要给网友看,一定不能写得陈旧古板,要轻松活泼接地气。你可以毒舌,但是千万不能刻薄,因为刻薄会让你变得很娘,变成那只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狐狸。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咪蒙。(貌似最近她在网易云阅读更新较多,我懒就不贴地址了,大家自己搜搜看吧)

② 文本复述、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价值、业界评论这些不是必备的要素,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网络书评不必局限于书本身,书只是一个引子,就好比鸡汤文里的“我有一个朋友”,他们都只是为了引出你的观点而存在。你从书开始,但是未必要回到书中去,在网络书评中能使读者和你产生共鸣的不是书本身,而是这本书书与你的思想、你的生活产生的联系。你的责任是尽可能用文字把这种联系讲好、讲的生动且真诚。

要重视读者的同理心,切入点最好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验中选取。例如我给《偷影子的人》写的书评是从西红柿炒鸡蛋引入的,用以指代马克·李维平淡中见真章的写作手法,给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的书评是从《火影忍者》中“羁绊”的概念转入叙述书中的“羁绊”情感。这是迅速拉近读者与你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写网络书评切忌端着,因为你不是来给人上课的,你要让读者觉得你是来和朋友谈论一本你自己很喜欢的书的,而他就是你的朋友。

适当地卖卖隐私,参考下专栏作家的写法。

她(十三妹)是专栏作家的老祖宗,本人未见,读遍她的文字,知道她除了谈论国际关系、文学音乐戏剧之外,也多涉及生活点滴,连看医生,向人借钱,也可以娓娓道来,这才能与读者融合在一起。——蔡澜《如何成为专栏作家》

meiya的《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的书评是我卖隐私卖的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我写书评的巅峰了吧,近千有用,两万多阅读,到现在我也没能打破。嗯,因为我在里面讲的都是真的。

真,是专栏作者的本钱,一假便被看穿,如果我们把真诚的感情放在文字上,读者也许不喜欢,可是一旦爱上,就是终生的了。——还是蔡澜说的。

3、写给媒体发表:学院派写作,高大上、理中客、政治要正确

 

媒体书评是典型的戴着脚镣跳舞的写作,如果不是为稻粱谋,真是一辈子都不想碰这种新式八股文。就算是《南都周刊》、《新京报》、《东方早报》等质量较高的媒体书评版,也日益呈现出套路化的特征,也无怪乎纸媒书评版的整体没落了。除了特稿,一般媒体书评稿件的字数要求在1200——1500字之间,基本上只能完成对几个要素的叙述,留给书评人自我观点的空间已经很少了,说是书评,其实跟新闻稿也无太大的差别。而且雷区很多,时事政治不要牵扯,同性恋及情色问题不能讨论等等。只要掌握了基本方法,任何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都能像组装工厂流水线上的零件一样,闭着眼睛就给你装配出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媒体书评就毫无可观之处,我将在写作技巧中结合实例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1)情绪:尽量摆出理性、中立、客观的态度,进入无我之境,个人情绪和好恶要压制到几近于无的地步。具体怎么做,在写作技巧中阐明。

(2)写作技巧:

①  将书的主要要素解剖之后纳入到理论体系之中,就像写论文一样。这个似乎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书评,可以纳入到文学评论的范畴了,此处只能粗略谈下。根据文学评论的定义,文学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将书的主要要素解剖之后纳入到理论体系之中,就像写论文一样。作者是什么年代什么派的、文本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横向对比同时代的作家作品,纵向对比同一题材的作品等等。这个似乎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书评的范畴,可以纳入到文学评论的范畴了,此处不再详谈。

文学评论多数基于以下五个问题来进行分析的,由于书评的长度和文学评论有所区别,在实际写作的时候能将一到两个问题分析透彻即可:

A 这部作品说些什么?

B 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C 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D 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E 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② 吃透文本本身,对作家生平和创作背景要有深入的了解,就可以把叙述角度放到书中,以“现在进行时”的语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夹叙夹议写书评了。

1980年2月的一天中午,他参加完一次午餐聚会,步行返回法兰西学院,横穿马路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货车撞倒——一个评论家说,就连这次车祸都平庸得令人沮丧,一个行人被车撞倒了,一个月后不治身亡。巴尔特的一生如此平常,不免令传记作家也感到丧气。——思郁《“虚构作品”罗兰·巴尔特》

 

这种写作风格的一大特点是代入感很强,你读的时候有种和马尔克斯、艾柯等文坛大拿称兄道弟的感觉。而作者成为了隐藏在故事和人物之后的说书人。评书大家都听过,评书和书评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表达的思想和主题是已经先融在文字当中了。如评书讲人“出脸”,就是出场,其神态着装这一类的描述已经大致可以判断出是正还是邪。所谓立的语言,形象突出出来。书评也是一样,一本书的立意和文笔思想好坏,除了明确的观点外,在表述时说书人有什么样的情感一定是含在其中的,只是相对比较隐晦,需要读者用心揣摩罢了。代表人物:思郁,有趣的是他的微博用户名就叫“说书人思郁”。

③  尽量少说“我”,少卖个人隐私。一般编辑认为你又不是名人,说你自己的私事儿谁要看啊。所以我上面提到的西红柿炒蛋和《火影忍者》的段落,在书评发表的时候都被编辑删掉了。但是也不是说写的时候只能在文本里打转,如果你切入的角度足够高大上,脱离了日常的低级趣味,那么就不叫卖隐私了。

好几年前,我去采访一位中国搏击选手。他的经历十分丰富:在河南当过特警,在云南缉过毒,在体校接受集中训练,转型为运动员,去打只有几个地方台会转播的初级比赛,两年后收到香港、新加坡等地有点知名度的海外赛事的邀请函。他相貌平平,但眼神很机警,蜂腰猿臂,看起来内功深不可测。我想问他一些关于特警队的事,他说,在河南的日子里,最大的痛苦是睡了一半总会被紧急集合的号子给叫醒,满屋子的人,手脚飞快地套好基本的行头,跑到黑漆漆的广场上站队。

“这很有意思,然后呢?”

“然后我就退伍了。”——云也退《故事一点点飘来,何伟远在天边》

好了,我的书评界偶像登场了,云也退的书评在我看来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呈现,既能被网友接受,也能被传统媒体所认可。他自身阅历足够丰富,因此他可以用社会派的角度来写东西,他写书评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越了书评这种题材本身,就是我之前说的,它从书中来,但是又超越了书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成为具有独立阅读价值的文化类散文。

如今我的媒体书评写的是最多的,但是也是我自身最不满意的,在这个阶段,我和大家一样,还需要更多的磨练和学习,所以也就班门弄斧到这里了。我始终认为,写书评和写其他文章一样,要想写得好,必须要有对生活的丰富感悟作为支撑。而且方法没有经验重要,想要写一篇好的书评,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iqiumao:超级喜欢。
  • 西达雅:非常感谢,学到东西
  • 大婶冷不丁:学习了
  • 5c614962630b:真是自惭形秽,我一生只读三本书,你却能写三百书评。哈哈哈哈。
  • 蓝天lrq:你还开课吗?
  • 李颖儿:真棒
  • 曹传德Jason:真挚诚恳
  • 李维坦:求教,哪些媒体接受书评呢?稿费大概多少?
  • 书香识人:都在豆瓣上发表的文章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呢?有专题可以投稿吗
  • Fwx烟雨倾城:学习了
  • 大为君David:学习了
  • 采蘩笔记:要想写得好,必须要有对生活的丰富感悟作为支撑——这句是最负责任、最掏心窝子的干货 :blush:
  • 蓝国王灯:微博上晚睡已经发了置顶微博指责meiya抄袭了,突然在这里看到说她文字“真”的书评心理挺五味杂陈的。
  • 342fbb870519:可以不可以说“下里巴人”这个成语用错了..(._.)
  • 吉禾:才来简书,不知道居然还可以上图片,琢磨一下去。
  • 吉禾:学习了!谢谢分享。
  • 61bf2b2220de:读书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功利的。说随意读书实际上也是跟随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欲望读的。也是功利的。
  • 千影鹿:看过方知自己的不足!
  • 李小丢:@周维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写,一开始理不清楚不要紧,因为你不写下来的话,那些想法永远是你脑海里的一团乱麻,写下来之后你才能看到它的逻辑,清晰的和不清晰的都会呈现的很明显。读书笔记不用局限于文本本身,你对作者、写法、故事有什么想赞想弹的都可以写下来,因为书中一句话、一个故事而联想到自身、社会等等都可以写,这些对你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不要粉饰,就写下你最直观的感受即可。
    寒武纪2731: @李小丢 一针见血!非常认同
    早窗:@李小丢 非常同意。。。
  • 草茅:很努力。不错
  • bcc6908eed04:写给自己看的,希望说的更细底点。平时看书看完经常有很多感想,想写点笔记表达出来,顺便理清楚。但经常不知道怎么去写。

本文标题:俺这些年写书评的不传秘笈,如今只要八块八毛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vm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