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缘巧合在微信上认识了不常联系的初中同学的老公,说起来这位女同学我就印象特别深刻,虽然我们只同班过一年多,为什么对她记忆这么深呢?
因为她刚转学过来就考了全校第二名,(我是第一)而且语文成绩特别好,性格外向,长相不错,比较瞩目,只是后来学习不上心,学业上不太好。我大学毕业后听共同的男同学说她嫁到上海去了,并且“她以前就说我一定要嫁到上海”终于得偿所愿,虽然这位男同学说她嫁的人“很丑”。
我后来在工作感情上不顺利的时候偶尔就会想到她,心里有点羡慕和苦涩,为什么我读书比她好的多我也很勤奋却没有她过得好?
那为什么又说到她呢,因为我居然在他老公朋友圈里看到他称呼我同学为“前妻”,他自己朋友圈也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人,似乎是进了“邪教”,而他们已经有两个小孩儿了,我看到非常震惊以后还有瞬间的释然最后是对我同学有些心疼,我很诧异于自己还会有“释然”的心理过程,这个不是幸灾乐祸但我觉得也不应该对她有这种心态。由此我想到两件事情:
第一个是日本小说《罗生门》中的一则故事是《鼻子》,讲的是在一个寺庙里一个名叫内供的僧侣,长了一个异于常人的鼻子,他的鼻子长十六七厘米,吃饭时都要将灌肠一样的鼻子用木板托起,方可避免掉入饭碗,诸如此类的不便与另类,他非常苦恼,最终他寻得一法可将鼻子缩短,虽然这个过程需要忍受一些痛楚,但最终他如愿以偿地将原先垂至下颚的鼻子缩短,仅至上唇。他满心欢喜终于和常人差异不大了,结果众人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周围的人看他的眼神变得奇怪,连以前帮他托鼻的弟子碰到他时都低头强忍不笑,最终忍俊不禁扑哧笑出声来,前来请示的下层僧众,背地里都在笑话他,内供非常不解,以为自己的长鼻子受到嘲笑,但是以前的笑不曾如此怪模怪样,内供此时倒怀念以前长鼻子的时刻,终于有一天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鼻子和从前一样长,他如释重负,就像希望鼻子变短时那样。
人们都会对遭遇不幸的他人有同情之心,但是人们又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如果对方从不幸中挣脱出来,却会因此产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怅惘,甚至出现一种想使之重新陷入不幸的心理,久而久之由此产生敌意。
虽然和我现在遭遇不尽相同,但是对别人过得好而略有不舒服,遭遇不幸又有些许释然是差不多的。当然我自己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相信是可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的。
第二个是大家以后还是少看朋友圈了,多数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别人,这本来是好的,只是观众要明白:大家都过得不容易,自己也有他或她没有的东西,而不是看到别人晒房子,车子而心生感慨,对比之后产生落差而心生不快。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你会值得你想拥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