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不可能三角”看系统内外部交互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
“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虽然“不可能三角”理论本身高度抽象且局限性强,但它最有价值的是为开放性系统,提供了一个其他理论不愿涉及的视角:
“系统与外部交互情况下,如何提供确定性的思考框架?”
用相对通俗一点的方式理解,可以向上推演,首先理解下图:
汇率是资本内外转化的窗口货币政策决定内部系统的资本运作模式,资本是系统内外交互的实体,汇率则是系统内外交互的规则。
那么不可能三角实际上是在讲:系统内外交互时,是做强内部规则,让外部环境做适应;还是要使内部规则更灵活,能更快的响应外部变化。
如果一个国家想汇率稳定(保出口),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保民生),那么就要限制资本流动。(实际情况是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保持汇率稳定也需要波动)资本流动占据优势的系统(国家),如果货币也同时强劲,那么自然乐于让汇率波动;出口相对弱势的同时,也相应的更乐于进口(产业空心化);
如果想汇率稳定(保出口),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保民生),那么就要限制资本流动。
内外双循环战略(这么看,是不是更能理解“精益”、“敏捷”对系统的意义?组织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去判断与外部环境交互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敏捷”等理念需要如何融入内部系统,以及发挥着什么作用。)
那么,如果将不可能三角进一步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元模型:
普适的不可能三角模型它由实体流动的“自由性”、交互规则的“稳定性”以及内部模式的“独立性”三者构成,代表着“宏观环境”的状态经由“管理手段”的转化表现在“内部模式”下的问题,可以普遍的用于研究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方式的管理方法。
不可能三角的元模型
比如项目管理三角“时间”、“范围”和“成本”,在方法论落地为组织管理机制时,就需要明确以团队为最小单元、可内外流动的实体。
在中国大型企业的上下文里,最常见的模式是通过上线时间反推工作计划,对于交付风险,一般通过调整人力资源保障上线;套用到模型,也就是“时间”作为规则、成本(人力资源)作为可流动实体、范围(需求)在团队内自行管理。
“时间”作为规则、成本(人力资源)作为可流动实体、范围(需求)作为管理模式。大家可以用不可能三角的模型去理解组织管理面临的实际困难:
如果想保证团队对需求规划的“独立性”,和交付周期的“稳定性”,那么人力资源的流动就要受限;
如果人力资源流动相对自由,且交付周期是组织管理红线,那么团队往往就没有需求管理的自主权。
而对于规模有限的小型企业/团队来说,“成本(人力资源)”就不是可以流动的实体,需求则是。成本控制往往是小型团队管理的关键,交付节点则是需求方管理团队的规则。
团队与需求方协调方案确定交付计划;需求方是市场时,则强调MVP市场验证那么对于这种管理模式来说:
如果想保证团队成本管理的“独立性”,和交付节点的“稳定性”,那么需求的变化(流动)就要受限;
当然,无论是对大型企业还是小团队,“不可能三角”都是理想模型,实际情况和前文例子里金融领域一样,是动态平衡的。
但我们依然可以模拟出不同组织里管理模式上本质的差异,“敏捷”的方法论和实践,需要配合管理模式思考如何落地。
上述管理模式在不同组织的具体落地方式,要比讨论瀑布还是敏捷方法论更优秀要来得有价值。
瀑布开发与敏捷开发的管理模式差异知识点总结
总结来看,从“不可能三角”抽象出来的元模型,通过对三角取舍的讨论,用于阐述“自我运作的系统”与“外部环境”产生交互的主导方式。
使用“不可能三角”的方式,也有相应的步骤:
1. 明确“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不同层级,代表着管理复杂度上的差异(比如前文大型企业在项目管理上,就比中小企业多了至少一层的资源管理系统)。
2. 明确流动的实体,系统中可以Trade off的元素很多,明确作为主要交换的元素(对于管理诉求复杂的集体,会以不同流动实体来在一套协作体系里设计流程,这也是管理复杂性的根本来源),有助于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比如前文项目管理,时间、成本和范围都可以作为流动实体。)
3. 获得“不可能三角”后,可以据此辅助推演管理方式上需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动态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