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翻,发现,其实,看这本书之前,还看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杀死一只知更鸟》。
很久没有更新。
开学工作扑面而来,避而不及。
换了个班当班主任,来了个10个新生。
群里吵个不停呀。
这一次直接攻陷我的微信群。
微信和qq都是工作。
工作整体变动很大。
怨言四起。
办公室也搬了,办公室里的同事全都换了。
只顾着忙填各种表格,也没时间搭理这些。
但是还是有在看书,刚好,在看马文.柯林诗的《教育之道》。
我怎么感觉,目前我遇到的,跟她说的,60年代的美国教育现状如此相似呢。
周六加班到晚上8点,周日一天也离不开手机,回答家长的各种困惑。
每天睡前,还是看看书,换换脑,中午必定要睡觉,十分钟也好。
昨天跟744聊到,感觉遇到一些人很容易发脾气,有时候遇到同样的事,自己却没有一点脾气,是不是他们说的逆来顺受习惯了,还是说,我情绪比以前稳定了?
744说,应该是情绪稳定了,你变了。
我以前的脾气,可是人群当中,来得最快的那个。
现在,我居然会第一时间觉察到情绪,而不是先发泄,能感觉自己停顿了一下。
同事们怨声载道,有个同事因为孩子的老师换了,哭了好几回。
还有个同事,因为副班换了,哭了又哭。
我。
我不想陷进去,让自己放纵了半天。
然后回家,看书,静下心,好像又可以开心地上班。
我爱我的工作。
这是我谋生的东西。
不管怎样,感恩有一份工作,每个月还有工资让我养家糊口。
就算再怎样不公平。
我想起《活出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纳粹营那样的环境,他都能积极面对。
我想起龙场悟道的王阳明。
纵使不为皇帝理解,依然处之淡然。
离世留下那一句“吾心光明,亦复何言”,让我感动不已。
我想起风烛残年的曾国藩。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可比我面对的复杂得多。
相比之下,我这,不值一提。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杀死一只知更鸟》,我都很喜欢。
很久没有看国外小说题材的书。
很喜欢。
包括我现在看的《教育之道》。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黑人的话题。
三本书都有提及。
为此,我还专门去查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情节设计很巧妙。
或者我更愿意相信是作者的回忆录。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确是作者在回顾自己的一生,让我看到,和自己原生家庭和解的另外一种方式。
草草记录了这两本书。
但是真的很精彩。
整个暑假,就是一场阅读之旅。
读了十几本书,记录了10本左右。
这个旅途,没有打算停下来。
开学了,继续读书呀。
不管领导怎么安排,不管同事怎么猜忌,不管工作怎么变繁琐……
我喜欢孩子们啊。
虽然换了一批孩子,可是,他们还是孩子啊。
没关系。
这个夏天买了十几条连衣裙
“减一分人欲,便是得一分天理”
《做到才是得到》也提及,人不是得到越多就越幸福,这样的话,得到一套房子,想要两套,有了两套,又想要大房子……人,只会越要越多。
想要满足感,应该立足于减掉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试图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日宿一床”
我尝试了,两条连衣裙轮着穿一个星期,成功了。
以前一天一条不重样。
原来,一个夏天,两条连衣裙已经够了呀。
还有,不点外卖。
这个暑假,两个月,就点了三次宵夜。
奶茶也只喝了一次。
哇。
同事笑说,不可以,这些都是她的快乐。
去掉这些,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我也笑了。
可是,我很清楚,事实证明,这些新裙子,奶茶,宵夜带来的快乐,都是短暂的。
称其为快乐,不如称为一种刺激而已。
那种感觉,并不是幸福感。
我说,继续挑战这个夏天不买新衣服,不点外卖,不喝奶茶。
同事说,怎么感觉你在做什么实验?
我说,对阿,减掉欲望。
不是获得更多才会满足,而是减掉欲望,想要的少了,才会容易满足。
744有点担心,说,像苦行僧的生活会不会不快乐?
其实不会,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
这本身就是一种实验。
就像麦克·辛格的《臣服实验》。
不与现实抗争的生活方式。
生活本来就不需要太多。
我不需要那么多。
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心里有点乱。
换了个环境,也没有诉说的人。
以后会经常写,写到心平气和,写到热爱生活,就可以了。
好了,要去给两个孩子准备明天开学用到的东西。
感恩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