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上班和同事外出办事,刚出公司大门没多远就听见“嘭”的一声闷响,说时迟那时快,我的眼睛立刻锁定车祸现场——一辆出租前脸已经瘪了保险杆完全脱落,一辆221公交车苍白的停在出租车旁边,乘客正无奈的从这辆刚刚肇事车上鱼贯而下。强大的好奇之心正欲驱使我靠近看个究竟,我同事拽着我走开,他低声说:我惹祸了。
原来,出租车肇事前,寻找乘客的出租司机一直盯着我和同事,我没发觉,但是我同事却一直发现了并且一直和司机对视,可怜的司机大概心存期待所以注意力都在我们这里,结果发生了开头一幕。走在街上,遇到发传单或者拉客的,我从来都是目不斜视急速穿过,以免给对方造成希望的假象,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同事对出租车司机的注视是一种下意识举动,甚至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但这种举动无疑对司机的惯性思维产生了误导,从而毫无意义的分散了注意力。误导可能算不上是一种罪恶,但误导的结果多数时候是伤害。
在生活中,最经常遇到的误导是“暧昧”和“模棱两可”,有意无意的用语言和行为传递一些信息,其实只是想促使对方的思想和行为更利于自己,这种误导仅仅是一种手段,不存在恶意,却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有位人才去某公司应聘,面试官为想要留下这位人才,沟通中得知此人是一个喜欢喝酒的单身男,便暗示及公司漂亮能干的女员工都在单身,部门每月至少举行一次聚会……人才果然毫无悬念的留在了这家公司,进入公司后才知道单身女员工要么年龄偏低,要么年龄偏高,漂亮的都不是单身。好在这家公司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这名人才入职后使技术和能力得到了无限发挥,8个月后便获得了升职加薪。
有一个单身男在征婚启事写道:离异无孩,家有4所房子,有一家小公司,月入2万,引起许多单身女性的兴趣,结果“离异无孩”是孩子归对方抚养,孩子不在自己身边;“家有4所房子”是家里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拥有一家小公司”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的工作室;“月收入2万”指的是工作室月营业额2万。
或许,好的结果可以被称为引导,坏的结果才叫误导。我同事对出租司机的误导产生了坏的结果,我不敢定义为“点燃交通事故导火索”,但至少可称为“伯仁非我所杀却因我而死”,我同事非常、非常、非常懊悔:这不就是闲的嘛,又不打车目不转睛瞅人家干啥,出租车司机又不是开豪车的美女,以后没事再也不盯着出租司机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