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既然姓是族姓,是考证自己祖先是谁的依据,为什么是女字旁?
“天子因生以赐姓”——《春秋传》
“古之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如华胥氏女在雷泽中,因感巨人的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了伏羲。
看来那时候很多时候,天子真的是天子,只有母亲 而不知道父亲是谁,这也许是因为母系社会的原因吧。所以姓,是女字旁的。
从《史记》中看,公孙应该是黄帝的族姓,既然是少典之子,也就是说少典的氏肯定是公孙。
少典是伏羲的儿子,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的,华胥氏族姓“风”,所以伏羲又叫“风伏羲”,伏羲有没有从风姓中分出来,另外建一个新的族,不知道。
如果没有,那么少典的姓就应该是“风”,而少典是黄帝的父亲,黄帝姓公孙,那就说明少典肯定从风姓里分出一支,氏为公孙。
少典如果姓风,氏公孙。那么少典的后代就将以公孙作为族姓,如黄帝姓公孙。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也就是在族中,优秀的,或者出生尊贵,有希望被赐氏,而自立一族,所以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
黄帝族姓公孙,但因居姬水,后以姬为姓。姬为黄帝的氏,而黄帝的后人以姬为(族)姓。
有氏,就代表有权利另外建立一支同族旁系,而建立的这支新的族,后人以第一代祖先的氏为姓。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黄帝生了25个儿子,其中14人赐姓,就是给这些儿子们一个氏,允许他们另立旁系,以赐姓为族姓。
在黄帝的家谱中这14个儿子所赐的姓就是他们的氏。而这些儿子的后人便以赐姓为族姓。
我妈妈姓任,原来任是这么古老的一个姓。
同时期还有很古老姓氏,如上古八大姓:
姜,炎帝氏。传说为伏羲长子,黄帝为伏羲次子。炎帝不仅仅是指一个人,也是一个封号,炎帝这个封号传了八代,有八个人叫炎帝。
姬,黄帝氏。后稷,帝喾之子,周朝的始祖,因黄帝赐姬姓,所以周朝姓姬。
姚,虞舜氏。舜生于姚虚,因生而得姓。我觉得因生而得姓的,应该都是氏,没有用族姓的都应该是氏。
妫,虞舜氏。尧将儿女嫁于舜,居妫水,后又以妫为姓。所以姚与妫同宗同族。
姒,夏禹氏。
嬴,少昊氏姓,少昊,黄帝长子玄嚣。后来这个姓被黄帝赐予秦大费,秦朝的祖先,所以秦始皇姓嬴,氏赵。
妘,祝融之后姓。祝融的后人以妘为姓,那么祝融的氏也许就是妘。祝融是颛顼之子。
姞,黄帝有个儿子被赐姞,不知道是谁。后稷元妃姓姞,应该出于此族。
还有,契,帝喾之子,与尧同父异母,赐子氏,商之祖,所以商朝姓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