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节气为尺,
以茶入味,
度人间芳香。
和你一起走过四季……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北宋]苏轼
春天似乎特别容易感伤,连一向豪放的苏先生也格外“伤情”, 这首赴任徐州所写的绝句诗,尤添几分悲凉。据悉,那年他刚满41岁,却经历了母亲、妻子、父亲的相继辞世。想想他这一生清廉洁白,似梨花清明,却也如柳絮般飘,对于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何尝不惆怅呢!
春光易逝、人生短促。如果要把某个节日用来怀念,只有清明,千百年来所承载的习俗,无一不是对过往或逝者缅怀追思,以至于从前,我忽略了这个节气,对于茶和茶爱好者是极为欢喜的。
清明茶是清明节气茶,因香清味醇,茶汤柔和,很受人追捧。但真正意义上的清明茶是清明节当天采摘的茶青制作而成。承载着无数人对春味的期盼,与对春日时光的珍重,也使它在春茶里尤为珍贵,不少人把这一天看成春茶品质的分水岭,比如绿茶和白茶。尤其是白茶,清明时节采到的白茶茶青一般为三级牡丹或是二级牡丹,到了谷雨时节采摘就是寿眉、贡眉。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句话对于其他茶类或许合适,对于白茶却不太适合,谷雨之后就是“夏茶”了。
茶的分水岭,没有统一标准。明前茶固然好,但铁观音、大红袍、普洱茶等因气候原因并不存在明前茶,茶的品质却一样有保障。气候变化也许是形成分水岭的最大肇因,却不是唯一变量。地理环境、工艺、仓储、市场价格都可能造成茶的分水岭,这一片叶,看似简单,却包含丰富的内容。
茶的分水岭,有时源于自我认知。有人喜欢红茶,有人喜欢绿茶,有人喜欢普洱……个人喜好与日常饮茶习惯,有时也会无形中让我们设置茶的分水岭。比如,大多数人对家乡茶的偏爱无需培养,“追新”也是一种偏好。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春贵,在于“物稀”(产量不稳定),病虫害少,茶叶无污染更健康,以及后期被赋予了文化层面附加值高等等。
但当我们真正喜欢这一片叶,才会发现,避免主观上设置分水岭,才是对自己、对一杯茶最好的尊重。
今年,听说刚上市的春茶贵了很多,尽管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但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影响,仍让这一年的茶青价格又上一台阶。也许这是茶的又一个分水岭:国盛茶兴。可惜苏先生生活在一个病态百出的时代,才会颠沛流离,细数他这一生,每一次流放或家人离去都成为它一次又一次人生状态的分水岭。
分水岭,通常伴随着重大变化的发生。有人说,出身和个人禀赋可能是人生的分水岭;婚姻大致是人生幸福的分水岭;机缘也许是人生盛衰荣枯的分水岭……谁也无法预测这些。只是,人生有几个清明,又有几人能看得清明呢?每读一次苏先生,我又理解一分。不如好好珍惜!珍惜当下,珍惜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没有谁会永远陪伴谁,失去便无法回头。
今清明,古代分三侯,初侯桐华始,二侯田鼠化为驽,三侯虹始见。这些小时候见过的景象,如今成为记忆。新三侯是什么?
今清明,饮一杯新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或许才是一种通达智慧。
今清明,仍是一种思念啊!在痛苦的相思中,在不可复返的时光里,才学会理解与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