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遂礼郁为师,从这个“礼”字,我们学到了什么?
礼,就是要对老师有恭敬心,没有公积金,什么东西也学不到。
昨天恰巧和一位朋友有聊到这个话题,她也是一个老师,她说不喜欢有一些学生,咋咋呼呼的,没大没小。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学生对老师没有一颗尊敬的心,老师也不会对学生有太大的好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期,有个名叫杨时的进士,他十分喜好钻研学问,曾经洛阳杰出的学者在程颢门下学习,当程颢去世后,他又去到程颢弟程颐那里学习。
那是求学的杨时已经四十岁了,学问并不低,但是他依旧保持着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并且不骄不躁、尊敬师友,深受程颐的喜爱。
有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同学向程颐请求学问,但是却不巧赶上老师在家中睡觉,两人则决定不要立即叫醒老师,而是在大门外等老师醒来,但此时天气不作美,突然下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醒后才发现他们。程颐深受感动,从此也更加尽心尽力的在教他们。
2.我们对父母、对家人,是否还有礼?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周围见过的一些人,对自己的父母,有的赡养都做不到。能够去好好赡养,却总是对父母斥责,没有好颜色。我当时还不理解是为什么?
直到后来渐渐长大了,我才发现我也是,过去我对父母也是一直是比较傲慢。尽管相处的不久,但每次回到家里。说话有时做不到心平气和,甚至会斥责父母。有时候爱理不理,缺乏恭敬心。
有时也会在脸上表现出自己的厌烦,想来我自己真是业力深重,怎么会对父母如此这般?
既然知错就要改过,下次回家时,我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好好和他们说话,好好去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