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堂

作者: 多多大灰狼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08:24 被阅读0次

    父母的感情基础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爱孩子就不应和孩子结成联盟。

    ---  李鸣

    人真的需要在生命早期储存很多很多的美好,才能抵御人生未来的挫折和痛苦。[强]

    尊重意味着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因而,尊重也包含着不能利用对方的意思。我希望被爱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去表现,而不是服务于我的目的。如果我爱他人,我感到和他是一体,但他仍然是他自己,而不是要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于我的利用。只有当我自己取得独立的地位,在没有拐杖的情况下独立站起来,能自己走路,不想去支配和利用别人时,尊重对方才是可能的。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弗洛姆

    青春期孩子通过三种方式干掉父母:一是君主立宪,父母体面地让出关系的主导权,一般民主的家庭可以做到。二是革命。直接通过症状,比如退学,得病,抑郁,焦虑,直接打败父母。一般父母成就高,强势,牛B的家庭往往会这样!三是毁灭自己,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沒打败父母,孩子会选择第三种方式,长不大,变成巨婴,将来拿自己的婚姻和孩子作为代价再去成长。

    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情绪稳定,那么她的孩子,多半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有心理疾病的父母常常会使用他的情绪和你对话,很多时候也会说很多贬低你自尊和让你觉得很受伤的话,尝试别把这些话语个人化,而把他们看做是心理疾病的症状。

    欧文亚隆说:“把你的动机解剖得更深层一些!你将会发现,永远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为了他人。所有的行动都是自我中心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利己的,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总是缺乏耐心。拔苗助长绝非好事,不如耐心地等待、陪伴孩子成长吧!

    正能量太强,总是太鼓励孩子,一直灌鸡汤的家庭里的孩子也会容易抑郁负面情绪也需要出口,也需要有机会表达,人才会健康。

    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是因为您经常对孩子翻旧账。

    1.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家长们需要明白,最伤人的东西,永远都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父母千万不要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结果——物质的),一定要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当下——精神的),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要求,当家长真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当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是生活在“缺爱”当中,就是生活在“溺爱”当中,不是孩子不努力,是父母有没有爱的能力。

    当我们不认可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评判别人。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就开始抗拒别人。当我们没有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要求别人。总之,我们内在感觉匮乏时,我们就开始折腾、折磨别人。

    没有尊严的教育,造就了多少缺乏自信的孩子。孩子自尊自信的前提,是父母和老师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弗洛伊德

    远离 那些吸你能量的人:抱怨的人,说话以我为主的人,装可怜的人

    如果真不知道该对孩子做些什么,有桩事一定可以做,那就是啥也别做。

    ---  李鸣

    不要和你的孩子较劲,输的永远是你。因为当孩子输的时候,你的心会更疼。

    ---  李鸣

    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对语调特别敏感,所以“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摩丝

    若我们内心深处对爱的需要存在着空缺,对自己的存在缺乏确认,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寻找充分的“证据”。不断去淘宝买一些没有用的物件,不断送至的“包裹”,就是“证据“之一。

    把每一句责怪都换成“孩子,需要帮忙吗?”将孩子的缺点、错误看成“Ta只是需要被帮忙”,就能让双方有更多相互理解、对话的机会。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凯叔

    考试首要的功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诊断”,是对孩子之前学习过程的检验。我们看到孩子的试卷后,和孩子坐下来看看他的答题情况(注意一定先看孩子的答题情况)

    让孩子说说

    (1)哪些题是孩子答得非常好的?

    (2)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方面(上课听讲效率、作业完成效率、改错情况、落实计算、落实基础、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做得好,才保证了这些题做得好?

    (3)哪些题是孩子觉得有问题的地方?问题出在哪里了?(平时哪个学习环节出现问题了)

    (4)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5)问问孩子,你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什么?然后,再和孩子一起看看孩子的成绩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没有要求、没有辩驳、没有安慰,没有讲道理,不要即时教育,要接纳,守住,让他自然转化。孩子和妈妈因生活习惯、练琴、写作业的冲突,这些都是正常的生活状态,无论孩子怎么反抗,不要在意识层面去加强这件事,不要道德绑架孩子,不要挑逗孩子发火,要当亲妈,要肯定孩子当下的情绪和状态,再直奔主题。

    不管你遭遇什么,始终相信一定能走出来。千万不要为此感到羞耻,也不要觉得都是自己的问题,你也可以积极寻求心理帮助,慢慢修复创伤。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孩子更是如此。当他们的行为出现问题,或是遇到了挫折,或是有难言的隐情。可却不是每个父母都愿意耐心了解。

    真正让一个孩子失去信心的,从来不是失败和挫折,而是父母的贬抑和攻击。一旦父母给孩子贴上标签,他们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撕掉。用孩子的过去定义未来,是父母最大的狭隘。

    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还愿意跟父母好好说话。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温暖有爱;懂得聆听的父母,也懂教育。

    对孩子意识层面的关爱与潜意识的仇恨,也许在今天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当我们呼吁要善待孩子时,也许正是反向形成。以一种爱的情感掩盖恨的情感。大量的孩子正在被不自觉的来自成人的恨迫害着。

    自然的悲伤,是一种治疗

    完成悲伤,才有真正的晴天。

    -武志红

    面对别人强烈的负面情绪,保护自己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怎么保护呢?最重要的就是界限。而界限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允许别人情绪自由。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看似交通安全事故,实是心理问题所致,是情绪管理及冲突管理问题所致;从言语攻击上升到身体攻击,从人际冲突变成交通安全事故,15条生命瞬间消逝,令人悲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否则,我们时时处处都可能处在潜伏的危险中。

    优秀的人,

    都是不抱怨的人。

    他们总是会把消极的想法

    从自己内心中扫除殆尽,

    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

    阳光与希望。

    父母情绪稳定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稳定的情绪,不容易生气,相应的疾病和心理问题也会减少;

    父母情绪稳定的孩子,抗压能力更强,抗挫折能力也更强。

    孩子因为恐惧而消除了不良行为,我们可要衡量一下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是否“划算”。

    不良行为是消失了,孩子却变得焦虑和恐惧,我们可能只是用一个更大的伤害去消除一个更小伤害,用一个长远的损失来换取短期的利益而已。

    有的大人是想用预言灾难来恐吓孩子,让孩子感到害怕而做出符合大人期望的言行。可别忘了,恐吓除了可能给人带来恐惧,也可能带来反抗。

    自我功能损伤:父母帮孩子做很多事,导致孩子自我功能损伤,以致于孩子很多事自己不会做;更多感受是自己,没有办法感受到别人;这样的话,就可以一辈子和孩子在一起了。

    要让一个孩子忠于家庭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搞成精神分裂。父母把孩子搞成精神分裂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是多打骂一点孩子,多和孩子说另一方父母的各种不是。

    用嘴巴骂孩子是一种退行防御机制,快感欲望的满足退行到嘴巴,通过这种方式与孩子链接,口腔施虐,可以尝试下在骂孩子之前,先说一句:我要过嘴巴瘾。骂完孩子之后,再说一句:嘴巴瘾过完了。

    较好的妈妈,是“你快乐你的,我快乐我的”。如果一个妈妈对孩子说“你快乐我才快乐”,从潜意识上,妈妈把孩子捆绑,要求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剥夺孩子“不快乐的权利”。

    犯错是一种心理需要。孩子小时候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来确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可以获得对犯错的“免疫”。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敢犯错误的人都会是一些有希望的人!李子勋

    充分接触大自然、亲密的家庭关系与循序渐进的养育节奏,是孩子早期成长的三大重要前提。—-李子勋

    如果发现孩子做的事情和你要求的不一样,不要抱怨,再次重复提出你的要求,直到确认孩子听清楚,理解明白。

    和“好话不说二遍”相反,重要的事情要交待三遍,就是:

    坚决不再说“我不是说过了吗?”这句话。

    世上没有心理状态完全健康这样的人,也没有完全的心理健康这回事,各种心理困境只是生命自我发展在某一阶段、某一时刻的变现,能体验这些苦痛并能利用这些苦痛去丰满自己就是福气。—-李子勋

    焦虑的家长把孩子的时间每一分钟都计划好,生怕错过了成长过程当中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会将孩子的好奇心全部扼杀掉。失去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李子勋:孩子有坏习惯时,如果妈妈的接纳方式得当,坏习惯会自然的消失。沉痛悼念李老师/p>

    父母对孩子,请远离语言暴力:

    1、恶言:笨蛋、傻瓜。

    2、轻蔑:我就知道你不行。

    3、压制:闭嘴。

    4、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5、抱怨:妈妈的不幸,都是因为你。

    6、哀求:求求你别这样,好吗?

    7、讽刺:你可真行啊!

    8、攻击:你怎么这么坏呢!

    9、贿赂:如果考前三名,我就给你买。

    10、威胁: 你要……我就……。

    当父母专注于问题时,他们就一定会发现问题;当他们发现问题时,就会自然产生一个负面的预期:长此以往,大学无望;当父母有了这样的预期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焦虑情绪;当父母有了大量焦虑情绪时,就会采取行动来化解自己的焦虑,就会去纠正孩子的问题;当父母不断的提醒孩子问题的存在,并且采取行动纠正问题时,问题被强化。

    当一个人不再想要通过改变别人来改变自己的痛苦不幸,百分百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的时候,成长就真的开始了。

    道德经》有云:“反者道之动”。

    在家庭教育上,也是一样,要把你的本能反应逆转过来,才符合正确的教育理念。从专注于问题,开始转化为发现积极的方面。

    这说起来容易,要改变自己的本能反应,做起来是真的不容易的。家庭教育难就难在这里。

    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如果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不成熟的,敌意或诱惑的回应中,将会引起他强烈的焦虑与过度的刺激,从而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因为他的内驱力的很大部分被压抑了,而这部分无法参与他心灵的发展。

              ——Heinz Kohut(1913.5.3—1981.10.8)

    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欧文·亚隆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如果遇到创伤事件会发生应激反应,长期不能解决,就进入冻结状态,也就是一种解离状态。心理治疗是让来访者从冻结中解冻,回到应激状态,然后返回常态的生命历程。

    被父母无条件喜欢的孩子都自带光芒。

    ——杨凤池

    关系永远要记住,谁痛苦,谁改变。谁需要,谁改变。而不是谁错了,谁改变。

    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吧,尝试着去聆听每一个情绪在跟你诉说着什么,尝试着不评判地跟自己的感受相处,看看感受给你带来了什么信号。

    只有当你有了自我觉察的心,能与自己的感受在一起,才能生出爱的翅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人,才能真正学会爱孩子。

    因为懂得,才能慈悲!

    有的孩子的一出生,就是替父母还债的。他需要忍受父母所不能忍受的感觉。

    有的婚姻联结,是替伴侣的父母还债的。 父母扔给他糟糕的感觉,跟他结婚后就得你来承受。

    人人都自卑。形成自卑的过程大约有两种。一是在小时候跟成人的比较过程中,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体验;再加上某些不太利于成长的环境,自卑的状态就可能凝固在心里。二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都比较了解,对别人的事情比较不了解,在自己的视野下,神秘的那边被不自觉地赋予一些同样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环。

    当父母希望用孩子的人生来完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成功的需要时,就意味着孩子的人生已经失败了。

    老说你找不到另一半,难道你成为了你自己?

    心灵的轨道是:所有想要隐藏的都会自动在心外去寻找填补,所有被埋葬的都会被借助外界的力量而回忆起来!在心灵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被隐藏和埋葬。我们会把一切被压抑的自动投射到外界,而自己根本毫无觉察。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他们以为孩子只要学习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实他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自我中心、嫉恨、贬抑、攻击、没法和别人相处,这样的孩子麻烦大着呢,中国父母现在的问题多就多在这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比方说什么叫“学生”,学生就是学会生存,就是学会生活,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是反生活教育,什么都不用管了。

    真正的亲子教育隐含在家庭成员彼此的关系中,家庭的氛围,每个人在家庭中的感受,成员间情感的表达与联结方式,情绪,身体语言,行为,习惯,喜好,对外部世界与生命的态度。而不是什么正确的观念,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者流行的育儿理论。重要的亲子教育都是难以言说和分类归纳的,一句话关系大于教育。

    青春期主要的冲突之一就是独立与依赖,他们从身体、智力和其他的能カ来说,处在一个要独立不独立,要分化不分化的阶段。

    自我分化不足的人需要借助他人的认可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因此他们无法忍受别人和自己不一样。为了消除这些不同,他们可能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要么讨好别人,通过改变自己来寻求他人的认同;要么欺负别人,强迫他人服从、认同自己,甚至彻底否认别人,处处和别人对着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杠精”。

    当说“我的心是好的”

    大多是我们做了伤害他人或事与愿违的事

    当你被人“好心”了的时候

    你的感受如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大多数孩子,不幸福不成功的根源是缺乏尊重的成长环境。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别人一张嘴,就会有意见和批评。

    当父母和老师口不择言地践踏一个孩子做人的自尊心时,无疑为他以后的悲惨人生埋下了种子。

    父母最喜欢听话的乖孩子,却不知道自己无形中正在培养一个任由别人捏的软柿子,这个孩子将来在学校或社会上更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很多孩子的心理症状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已经相当明显了,家长们却常常自动化屏蔽,忽略,当到了中学、大学孩子因各种身心疾病不得不休学、退学时,父母才迫于压力求助并要求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点石成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愿更多的父母能够借着孩子看见自己,成长自己,疗愈的父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真正源泉。

    每个人采取的应对策略,一定是那个当下在他的能力、认知、思维、资源、人脉范围內对他而言最好的方式。

    大自然要人类在长大成人之前先当孩子。如果违背了这个自然原则,培育出来的将是一个既不成熟也不可口,而且很快就会腐烂的早熟果,用成人的方式去要求孩子是愚蠢无比的。—-卢梭

    那些脾气大的人,心中其实是充满恐惧的,但他们却鲜少面对问题或想办法消弭自己的恐惧感。相反地,当他们无法证明自己的力量时,就会把气出在别人身上。

    心理学,对于有些人,是自我认识和成长的桥梁。是喜悦和谐的通道,对于有的人,成为了他防御脆弱的盔甲、掩饰浅薄的遮羞布。

    很多妈妈问:到底怎么做才是爱孩子呢?

    想要更好地去爱孩子和家人的妈妈,不妨学着“自私”一些,先对自己好一点,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一个人只有自己活得舒坦自在了,心理上才会平衡,才不会有那么多怨气。

    与亲人或其他人相处的时候,才能保持快乐平和的情绪,营造温馨融洽的关系氛围。

    网络游戏,是许多心陷绝境的孩子的避风港,是他们避免崩溃、防止极端行为的避难所。

    有的父母总是逮个鸡毛蒜皮的事情反复攻击羞辱孩子,闹得好像天大的事儿一样,因为这样逼孩子,把内心的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会感受到放松舒爽,跟吸毒成瘾差不多。老师对学生、领导对员工也常有这种现象。

    当你未受邀请而径自去劝诫别人时,效果会适得其反。因为你的劝诫是想要对方改变,想要对方改变基本上就是在对他说:你错了。有人一定会问,那怎么办呢?对方明明就不对。我的回答是,等你有一天能够放下去改变别人的意图时,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做了。

    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大多数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家长要他们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所以,家长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家长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达成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李子勋

    为人父母所需的最大支持:用一个满怀理解、爱心、接纳的方式,先疗愈自己,再用一个好的方式,在陪伴中影响孩子。真正的陪伴,意味着与孩子的相处中,在必要时放下自己,放下自己所忙、所关心的其他事务,感他所感,想他所想。

    【亲密关系模式】亲密关系4种错误模式:

    1、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什么都要听我的;

    2、不断挑剔对方,追求尽善尽美;

    3、欲求不满,不知足;

    4、互相争夺关系中的主动权,即使自己是错的。

    亲密关系是两个人共同的成长,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所有不愿意疗愈的都会传递给你的孩子。—-吉利根

    人生本来就没有结果,你偏偏要一个结果这本来就是找死吗-王金堂

    人是体验的总和,是过程不是目标,路上才是人生。注重过程就是生活,注重结果就是等死。因为死亡是最终结果。

    ——李 鸣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除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痛苦,更重要的打击,还在于身边人的排斥与不理解。要加油,要努力,要正能量,不要矫情。这些,其实都是对他们最大的残忍和伤害。

    很多孩子学习不好不是不聪明,而是难以适应所处的教育环境与施教方式。每个家庭都隐含着很多信息系统,一种好的智力引导方式应当在自己的家庭中去寻找,并结合一些孩子喜欢并易于接受的其他方式。——《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

    杨凤池:穷人什么苦都能吃,就是不想吃学习的苦;而富人什么苦都不能吃,就是能吃学习的苦。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习探索、了解、理解、接纳、掌握自己的内在世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我还要说,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还要有智慧,智慧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教育。另外教育的爱应该是平等的爱而不是专制的爱。爱,还应该有信任。只有当孩子愿意给你说悄悄话的时候,教育才能可能走向成功。

    【亲子之间】父母常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但往往在家长们一相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时,却有许多自己的“不当获益”。要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像土壤,供他们伸枝拔节,而不是像套马的缰绳。——《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所有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朋友,能做朋友才能做夫妻,做父子母女,做婆媳翁婿。做朋友的原则:尊重,信赖,互惠,友爱,彼此欣赏,并投入必要的时间与情感。

    每天为事忙碌中需要用心做之,用心做时呼吸之气需要缓柔,思维需要静思静观,身心觉知所有一切,内在的活动回归平静思维智慧,问问自己外在忙碌中如何让心平静,思维内在智慧,让自己身心回归平静,训练自己做事中能够用心听用心做用心思,用心先学会静下来慢下来深深的呼吸,感受外境练习身心。

    【开学】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与父母的分离。孩子的独立性越好,父母的被抛弃感越强烈。如果说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那么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

    精神病 我们以为它很远,其实它无孔不入。

    中国约有1.73亿人患有精神疾病,超过总人口比例10%。

    也就是说,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正在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

    王金堂

    很少看到从小就正儿八经充电的孩子有大智慧,聪明人小时候都比较愚钝,学习也不怎样,但喜欢琢磨和发愣。—-李子勋

    一个人的痛苦,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句话很有道理

    对于一些父母来说,为孩子的事情大动肝火愁云密布已经成了生活主题。跳出来看看,一个人自己的存在得多么了无生趣,才会把生命浪费在看孩子写作业上?父母如果真的把生命能量放在活出自我上,享受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生路怎么可能走歪。为孩子的事情大动肝火时刻焦虑,真相是,自己的人生本身就过得充满痛苦和无望,而孩子考试成绩如何,作业完成得如何,只是给父母自身的痛苦找一个发泄出口:就是因为孩子有问题,才导致我这么痛苦。其实扪心自问一下,如果孩子没有出生,你的人生就幸福自在了吗?

    过分的夸奖,会让学生觉得事情没有挑战,反而磨灭意志。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希望是战胜一件事情,自己克服一个挑战,他才会有自信。

    家长和教师不停的夸奖,反而会因为被肯定来的容易,却越来越磨灭意志。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所成就,甚至成就很伟大的事情,就要知道,成就这件事这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过程。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指出:8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消化系统、皮肤和性器官是重灾区。


    五千万的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原因是他们和学习之间没有情感链接。因为他们是被父母和老师逼着去学习的,所以他们不可能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或者和学习之间的感情。学习被有的父母和老师利用为虐待孩子的工具。—-曾奇峰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抑郁症、强迫症患者,他们都是追求完美的善良的人,可同时也是非常残忍的人,他们举着尖刀,将自己逼入泥潭沼泽,轻者裹足不前,重者窒息沉陷,连苟延残喘,都变成一种奢侈。

    人最好的状态是,脸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三五岁、心理比实际年龄成熟三五岁。

    问:

    如果是痛苦的记忆,不想影响以后的生活和情绪,怎么处理?


    答:

    承受三分之一,做为日后的经验;

    转移三分之一,让自己可以承受住;

    升华三分之一,成为完善自己的动力

    家里无论发生什么冲突,如果真的想解决,都可以找到大事儿化小,小事儿化了的方法,方法其实不难找,只要发心是真的想化解。而所有愁云密布冲突不断的家庭,你都能发现,至少有一个人,是渴望痛苦和冲突的,积极的在没事儿制造事儿,小事儿作大事儿,大事儿往死作。

    家里有这样的人,其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配合演戏。允许这个人自导自演,允许自己不入戏,允许自己活自己的人生。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有的父母通过对孩子的控制来实现自己的占有欲,通过对孩子的依赖来获得自身的安全感,通过对孩子的呵护来寻找价值感,通过对孩子的否定来获取优越感。

    很多孩子的身心疾病,是为父母量身定做的。

    对于原生家庭的暴力和虐待,有的人将其美化成爱和教育,有的人选择终结轮回。

    问:我总是控制不住打孩子,打得特别狠,打完之后极度痛苦,恨不得自己去死,觉得自己不配当母亲。


    答:冤有头债有主,当你的愤怒不能指向真正伤害你的人 — 你的养育者,就会转向无辜的孩子。所以当你恨孩子时,告诉自己:我真正恨的是我的父母,而孩子是无辜的。恨错了对象,恨无论怎么发泄都不会完。恨对了人,而且允许恨的流淌,最终它会转化成你终结轮回的智慧和勇气。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管好你自己。

    转)太多孩子沉迷游戏并不是游戏本身带来什么,而是现实世界中的一种躲避与自我隐藏。

    一个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问题的凸显。

    正视游戏,合理利用时间,多去陪伴,拓展孩子兴趣爱好,一同成长,才是正确解答方式。

    每当以为自己因为孩子感到痛苦时,扪心自问:真正让我痛苦的是孩子?还是自己千疮百孔的人生?很多时候父母自己的人生太痛苦,不愿面对,于是转而去控制和伤害无辜的孩子。

    【孩子,那不是你的错】经常有妈妈抱怨孩子,都是为了你,我才放弃了工作,不得不忍受不幸的婚姻等等,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听我的话,才对得起我。孩子,你要知道,生育你,是妈妈自己的选择;放弃工作,也是她的选择;婚姻,更是她自己的选择。孩子,你无需承担这一切选择的后果。

    有的老师和家长是以痛苦为食的,她们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像鲨鱼见血一样兴奋的挑出孩子的问题,然后尽情发泄自己的掌控欲,看着孩子痛苦,她们才会舒心,同时沉浸在“我为孩子付出一切”的自我感动中。

    父母不允许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嫉妒之心:我小时候没做过的事,凭什么让你做?我小时候就活得不开心,凭什么现在让你开心?沟通的前提是说真话。说真话的前提是认识到内心的真实想法。孩子的内心能包容整个世界,会看到你内心那个没有满足的孩子,并且原谅你。

    【关于心理师的认证】中国特色导致的尴尬之一:政府部门不愿意管认证,正规学会(协会)不让管认证,民间胡乱发认证没人管(它还没犯法,也没油水可抽)。倒霉的是需要心理咨询的民众和真正想学习成长的心理师。更可怕的是,咨客不知道这些证是什么水平。听了各种天花乱坠的认证,觉得很牛,就去咨询了。

    “我为了你”开头的话,都是没有觉知的假象。人类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自己。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高尚英雄,同样因为自己内心意愿如此,不如此会难受。对于大众来说,为了你,通常只是为了自己的控制欲。貌似在为对方付出,其实看不到对方的真实需要。“为了你好”常挂嘴边的人,是没有真正爱对方能力的人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运动——轻微的晃动,多与孩子互动。

    玩耍——经常跟孩子一起游戏玩耍。

    父母的觉醒是孩子的福气。

    父母意识到对孩子的嫉恨,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的开始。

    如果一个妈妈是完美无缺的妈妈,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得人格障碍或者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弗洛姆

    我们一生下来就要找一个客体,与他建立关系。如果没有这层关系,你只是给他吃饱穿暖,他甚至可能死掉。也就是说,寻求一个客体,与这个客体建立关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或者叫精神本能。

    许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孩子哭了,大人笑了;孩子难受了,父母舒服了;孩子开心了,父母发飚了。

    什么是界限感?是在人际关系中,懂得自己与其他人或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界限感,会让一段关系变得舒服,是掌握适当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各得其乐。

    把感觉当成现实是许多心理障碍的原因。

    没有什么最合理的亲子关系,每个家庭可能隐含着一些特定的亲子模式,花有千样红,人有各不同。只要亲子中有爱与温情,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关爱、尊重与亲密就是好的。

    王金堂

    越控制,越失控。

    家庭中过多的控制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温床。 过多的控制会形成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孩子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另一方面他又对别人的控制很反感,渴望着自己能掌握无边的权力,以能控制别人。

    内心不宁静的人,多半会跟自己的嘴巴过不去。这些人要么吃得过多或者过少,要么会极其啰嗦,老是用嘴巴虐待他人。

    期待与被期待的人际关系里,天然带着紧张感。人类最爱什么?自由和自我。违背人类本性的关系都很难快乐,也很难持久。

    最好的家教,是帮助孩子成为能独立能快乐的人,更好地成为他自己,而非成就父母的期望。

    对父母最大的爱,对家族最大的贡献,不是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而是自己过得自主、幸福。

    你没有底线的原谅谁,谁就会没有底线的伤害你。说到底别人伤害你多深,是自己的作为决定的。越退让伤害会越多越频繁,面对伤害次次都能打回去,敢伤害你的就会越来越少。对硬骨头谁都得掂量掂量!——底线,往往决定着你的尊严。

    当一个人说自己“缺乏安全感”时,实际上是在表达:我的敌意和攻击性很强。

    当我们说自己是很顾及别人感受的时候,或许我们内心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害怕。但凡这样的自我认知,更多是我们努力在做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自己,并且去应对“别人不喜欢我是因为我不够好”的焦虑感。所以,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表现“改变”别人对我的认知,并改变对我的方式,最后,就是改变你为我服务。迎合的背后,有一个充满“恨意”的“好人”存在,而这个存在才是影响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

    有些家长很有办法,他们能花钱把孩子送进考不上学校。若干年后,这些能干的家长经常就会再花钱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 ​​​—-杨凤池

    带着怨恨生活,把外面的世界变成角斗场,孤独和恐惧会让我们做出过多防御,也抗拒着外面对我们的善意。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精神上的贫穷,孩子过早成为了父母的“照顾者”,长大后,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生存策略与他人争夺,投射这个世界不善,然后活成一个内心充满“恨意”的好人,一个没有感受的空心人,与人链接,太累,但又充满着对“理想照顾者”憧憬。

    在临床工作当中,创伤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创伤不一定只是我们看得见的天灾人祸,也可以隐藏在很细致,非常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比如,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拒绝。当一个孩子深情看着妈妈,妈妈眼光离开,或者完全不去回应,这种事情在成人看来影响非常非常小,但对这个孩子来讲,它的创伤性影响不亚于一次车祸或者一次生离死别。—-李小龙

    【亲子之间】父母常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但往往在家长们一相情愿地“帮助”和“促进”孩子成长时,却有许多自己的“不当获益”。要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像土壤,供他们伸枝拔节,而不是像套马的缰绳。——《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

    如果你遇事总能从多种角度去想,总能从不同时间长度去考量,总能跳出是非得失而关注感受与经验的成长,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当我们陷入“受害者”的角色里,那么我们会持续对这个世界“施害”,因为投射的恶意,才会让我们感觉是“受害者”。一个被虐待的孩子,看到别人举起双手,不会认为别人是想拥抱ta,而会投射对方想打ta,并充满恨意和对抗。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王金堂

    当我们陷入“受害者”的角色里,那么我们会持续对这个世界“施害”,因为投射的恶意,才会让我们感觉是“受害者”。一个被虐待的孩子,看到别人举起双手,不会认为别人是想拥抱ta,而会投射对方想打ta,并充满恨意和对抗。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别为难自己。

    每个家长只有能够觉察自己的父母,才会真的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心理学帮助人提高对自己的觉察,心理学是追求幸福的科学,不是弥合创伤的技术。

    懂事和乖巧的孩子,是父母用自己的恐惧和焦虑,通过“威胁”的方式喂养出来的。当然,药引子是高道德感。当父母传递“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孩子会感觉自己是个累赘,坏人。然后,学会了表演懂事的孩子,去照顾父母随时随地随意渲泄的情绪、满足父母的各种欲望时,被夸奖了。

    因负面事件引发的抑郁情绪具有某种正当性。人类可不可以抑郁、悲伤、失落、压抑、难过、沮丧、绝望......不是文化意识决定,是生命情绪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大多数情绪是原始情绪,所以生命甚至植物也有,一些情绪如抑郁在同居性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普遍存在。

    越来越发现,很多家长群就是传播和传染焦虑的地方。这是中国教育所造成的吗?不,是很多人在用孩子追求优越的存在感。中国人,普遍缺失存在感,特别是很多幼年没有被关注到感受的人。

    当孩子在喋喋不休的和你说自己学校发生的事情时,他的头脑当中是有画面的,如果家长没有耐心听他讲,而只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和作业的话,孩子把非语言的画面转化成语言的能力就会下降。

    同时,由于孩子说的事情你不感兴趣,或者被你的评论经常打断的话,孩子就失去了向家长述说学校生活的兴趣,这样,他就失去了使用把自己的“非语言工作记忆”转化为“语言工作记忆”的重要机会。

    很多人爱的,是关系中营造出来的自我形象。比如我对他很付出,他很依赖我,那么我爱的是,“我很高尚我很重要”的这个自我形象。至于他是否开心,他真正想要什么,他是否发展了自己,我则看不见也不关心。

    一个青年人的成长,是需要某程度上脱离父母的关注的,否则他们不能建立自我的思考。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只有父母的所思所感,就会变得混沌一片,无法建立自己独立的世界,这些青年人一般都会出现很多情绪或行为问题,因此反叛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简单地说,反叛成功,就可以顺利地长大为成人。反叛不成功,就有机会走入精神病院。

    多少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一直为得到她的家庭的认可而挣扎。

    面对矛盾冲突,别人有错不是我们无错的证据。纵使对方有99%的责任,我们也需有勇气去承认并承担属于自己的1%的责任。

    每个人都是善恶参半的。与人相处,想方法去唤醒、调动对方的善意、关爱、友好、爱、温暖等柔和部分,而不是肆意刺激、煽动对方的恶和攻击。敬畏自己、敬畏他人、敬畏生命。

    人到中年,最难得的是那份懂得。和有缘的人说话,和无缘的人转身,和好人微笑,和不懂的人拒绝。有个懂你的人,是你最大的幸福;你要是懂得别人,是你最大的智慧

    人到中年,学会认输与接受真实生活其实是我们最需要一种智慧。有时我们需要知道,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挫折有时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智慧,也是我们活得开心与豁然开朗的关键。

    等你的身体出了什么毛病,你就会意识到什么烦心事都是屁,都是吃饱了撑的,都是闲的,

    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本该孩子做的事情,担心孩子犯错误,这种担心往往就会剥夺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动手的能力。被这样呵护长大的孩子,表面看起来温顺、听话,但实际上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却会以叛逆的行为表现出来,以来挣脱这种无能感。

    叛逆本身就是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金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qx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