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拓展下吴老师提出的《2021人才有哪些新机遇》,综合评估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
(1)城市维度
这里先简单概述下非行业的特征趋势,从城市来说杭州人才活跃度(求职意向人群/人才基数)需求旺盛,仅此北京力压上、深、广,有意思的是南京和武汉紧跟其后;另一个维度来看竞争度(求职意向人群/职位数),两者前五排名完全相同,这也反映大城市总体提供了更多机遇。这个时候杭州与南京对比,不难发现同样考前的一线城市,南京人才竞争压力大了4倍,合肥与苏州这个数值分别大了5倍和6倍。但是合肥在人工智能储备人才数字上面位居第四力压深圳,而杭州在人工智能和新传媒人才储备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综上不难看出杭州不断能吸引年轻人加入其中。
(2)企业维度
企业的分析维度更多聚焦在互联网领域,总体百度对外输出人才、字节疯狂揽收人才。这里首次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流动,有意思的是该领域人才流入类型更为多元化,有传统OEM、互联网、无人机、汽车配件等。
流入的复杂性在留出时却惊人的偏爱互联网,这里以京东、美团和字节居多,除了字节是啥人都收以外,京东和美团总体呈现净流出,这也应征了系列II中K分化。这点以身边跳槽比较好的学长反馈经验来说,确实在特蔚理鹏半年到一年后后再去互联网大厂可以身价获得较好的提升,从互联网离开在车企回炉后再回到互联网薪酬double不是梦。
(3)行业维度
在回到本篇重点关注的车车领域,总体职业行业人才活跃度来说,交运、汽车两大类人才表现活跃。对此活跃值的解读,报告中提到了数字化和智能加速变革两点让求职者们找到了新的生机,具体的比例介于IT互联网和制造业之间。
转向竞争度来看,游戏行业因人才缺口较大,整体竞争压力小,基本上匀到钧化一人一岗;而热门的AI、通信、电子内卷程度较高,在这份表单中新能源汽车竞争度最大匀到钧化十七人一岗。
(4)职业观
职业观这篇我看到了很有意思的点,一半的职场人更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即接受一定的降薪换取更多的自由时间,但随着年纪增长这样的人更不被接受。对于下一份工作的思考,底层和中层打工者更看重薪资是否能够提高,对于高层更看重个人发展机会;底层更看重底薪的高低,高层更看重奖金的多少,中层位于两者之间。对于第一笔钱用于做什么,80后和00后都选择买房,90后和95后倾向理财,这也能看出房价这三十年的增速变化对于三代人的决策形成了很大差别。
对比之前我们看到了基础打工者更偏向于保守的就业机会,对于高层打工者来说注重整个职业发展更好的突破以及企业文化跟自己是否契合,后者可以观察职业CEO们的去向以及离职率。就车车领域来说,新能源企业倾向产品端招收互联网的高层、技术端招收传统OEM的高层,这些人往往能带着自己固有团队去新企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