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简史》结尾,作者给读者提出来三个问题,希望读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常挂于心: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第一个问题,先解释下,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作者在书中介绍过,生物面对外界的所做出的决定,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所做出的结果也就不同。生物如同算法一样,内置一套特定的程序,能够做出不同的决策。
现阶段我的理解,生物和算法是很像的,作者用“只是”一词把这两者做了对等,看来他是十分相信这两者的底层逻辑和运行规矩是一致的。
数据主义相信,生物是算法一样有些各自的逻辑计算处理着问题。在时间的纬度上,生命如同数据处理一般对数据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
继续现阶段的认知,我同意作者的观点,生物是算法,生命是数据处理。
智能: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可以理解为对于事物的思考的思考,既对于思考这个过程的辩识。
智能和意识,它们的价值都很大。从感觉到思维再到结果的行为,没有如此有条理的话,将会变得繁杂无序。如果单单是智能,没有意识对其的辩识,缺乏了客观性不会有更好的思考。
这两者到底哪个更重要,是在难说,都重要吧。
当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那就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吧。繁杂程序化的事物让算法来管理,它们不会意识到它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就像不那么智能的我用着拥有各种智能算法软件的智能手机,用我的意识创造着这篇文章。
时间不早了,我的意识意识到该休息了,让智能和意识都休息下,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