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笔下的人物经常看起来很怪诞:形象怪诞、行为怪诞、表情怪诞。
让人惊异,引人发笑,最后又常常陷入沉思。
陈洪绶喜欢让男人也戴上花。
是戏谑?是玩世不恭?还是对稍纵即逝的年华的叹惋?
看《杨升庵簪花图》
杨升庵簪花图杨升庵就是杨慎,号升庵,“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杨慎出生就是高起点。父亲杨廷和是四朝元老,官至内阁首辅。
杨慎从小就被称作神童,24岁时就状元及第,名满天下。
就是这样的一位大才子,却因为“大礼仪”事件,得罪了嘉靖皇帝,被发配云南,直至72岁寿终。
期间,朝廷经历了六次大赦,杨慎都不在其列。
愤懑、痛苦之余,杨慎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
在云南度过的30余年里, 他为当地少数民族修史,还率领家奴平定当地叛乱。
此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就更多了。诗词、散曲、杂剧、儒学研究、绘画理论等等,涉猎广泛。
看到当地文化教育落后,他四处讲学,传播中原文化。
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里的一首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每每读来,都觉得回肠荡气。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
杨慎被发配到云南以后,嘉靖皇帝余恨难消,每每派人打探杨慎的状况,听到杨慎“老病”的消息,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杨慎得知后,行为愈加放纵。
在这幅画上,画家题写道:
“杨升庵先生放滇南时,双结簪花,数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偶为小景识之。洪绶。
再看画中的杨慎,
杨升庵簪花图·局部高大胖圆的身材,一脸傲娇的小表情。脸上红扑扑的,不知道是敷了粉还是喝多了,一头的小花十分引人注目。
杨慎的身边跟随着两个女子,一人拿着羽毛扇子,一人捧着大约是盛酒的器物。
杨升庵簪花图·局部看着两位女子的装扮还算精致,应该不是普通的侍女,而是女伎之类。
两个人的表情很值得玩味,似乎有讶异,有看不惯,有担心。
这位女子的眼神大概也是当时的许多人对杨慎行为的反应吧。
画面的近处,怪石间生长着几株野生的花草。石头的凝重更加衬托出花草的勃勃生机。
背景中,一棵老树,偏又生出许多新叶。
这老树还真像杨慎,在几近绝望的环境中倔强地生长。
再回看杨慎,这傲娇的表情,满头的花朵,原来他在以戏谑的方式面对命运的安排。
这杨慎,不也是经历家国离乱,无奈又不愿屈从,用画笔描绘一个个怪诞形象的陈老莲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