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奔三了!古语有云:三十而立,用今天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我得有房有车有钱了,我得娶妻生子了,我得事业有成了。以此对照自身,不禁忐忑羞愧,心想:我还能立起来吗?
“三十而立”最早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外,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 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 尧曰》),可见孔子的“三十而立”意在礼,也就是说他老人家到了三十岁已经掌握了为人处世之道,言行举止符合了社会规范和规则。
可见今人把三十而立解读为成家立业实乃曲解孔老夫子之意了。即便从现实的角度来讲那也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对绝大多数尤其是身处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那并不容易实现,而且孔子所处时代人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三十岁已经处于人生下半段了,所以他老人家所说的三十而立其实是对自己七十几年来人生经历的总结,未必具有普适性。
个人认为的三十而立,立的应该是志向、道德品性以及独立人格,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后就有了评判的标准,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有困惑,有些事情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世事不同于小说剧情,一切都那么是非分明,一个正派一个反派,往往都是正中有反,反中有正。而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就能够清晰辨别正中之反和反中之正,能够辩证统一地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这就是四十不惑。人到五十,基本上也就知道了这辈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会再去强求了,这就是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指的是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对于自己认为不对的东西也能够接受,就是说对的在心理默默坚持,错的如果不可逆转也就让它错下去算了,总有后来人。七十从心所欲说的是“心”已经修炼到最高境界了,已经不会再有“贪念”、“痴念”这些错误的想法了,用不着刻意的去规范就可以做到“不逾矩”。
说得再具体些,人到三十,便该掌握如下几点了:
1.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不断学习的态度——竞争力的来源
2.安定平和的感情——相互扶持才是执子之手的真谛
3.面对未知的勇气和决心——生活需要稳重而非沉重,坦然与信念并存
4.一群患难与共的朋友——无论贫贱都会拥有的财富
5.善良的品质——面对炎凉的世界,心里始终保持温热
6.一技之长——并且,热爱它,培养它
7.人生的发展方向——知道方向,明确责任,脚踏实地生活
8.个人风格——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与其说立的是事业,不如说立的是自己(即立身),也就是:
1、涉及到自己的大小事情自己能够拿主意,而且还能为自己的主见提供适当的辩护。这意味着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意味着自己有了选择的能力,还同时意味着有了为自己的选择独立负责任的能力。
2、职业倾向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专业领域,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资本与资源基础,职业地位至少相当于业务骨干与管理中层或者专业技术能手,因此而有了相当的职场筹码,经济条件能够支持自己进行适当的消费与投资行动,而不需要依赖父母,自己有了单立门户,还能以自己的身份在社交场面上抛头露面、承受人来客往中的应酬需要。
3、形成独立的个人社会网络与社会信用,在江湖与社会上有自己认识并维护的社会网络也就是朋友圈,自己的社会网络也支持解决自己遇到的大部分的需要,有认同你与支持你的若干心腹朋友,在场面上有给别人介绍朋友与帮忙的能力,在你开口需要人帮忙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积极响应的人。
4、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他人对于你的行为模式有明确可以感知与可表达的特征,因此其他人与你打交道的时候能预期自己对你的情感类型,并比较同意确定与你交往的规则与方式。
以下是知乎网友的观点:
甲:
古时候有所谓三立,立功、立德、立言,我的理解是:
立德:三十岁要开始要有自己的道德规范,要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要有自己做人的标准做人的道理。
立功:三十岁开始要有自己的事业;这里说的事业不是指事业有成,而是指事业的基础,也就是起码要有职业规划,职业目标和计划实施过程,对自己的工作方向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立言:三十岁开始要形成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人云亦云。
这分别是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所以所谓三十而立,并不是说非得成家立业,那就比较险隘了。
乙:
以前觉得能赚钱养活自己就是能独立了, 没这么难,三十而立,不用等到三十就能立吧。
几年来,慢慢感受到独立没这么简单。立的不是身外物,是自己。
有立足社会,明辨是非,承受厄运的能力,有自己的信仰,知道要什么,成为怎样的人,敢于追求,不轻易放弃。
生活在这个时代框架下,不被所谓主流价值观以及人言舆论所左右,守住本心,在自己坚守的原则上不软弱,不妥协,不被迷惑。
不过分依赖人和物,拿捏好分寸,但也能有不顾一切的孤勇和洒脱,也做好最坏的打算,失败后仍能重拾信心,不丢善意。
偶尔回看,着眼于未来,不迷茫,有态度。先独立才能得到身心的自由。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但只有不断经历,才能有所感悟,没有捷径。
最后祝福各位都能被善待,也能早日成为独立的人,坚定而温柔。
丙:
三十而立,立的是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处事心态。
不沉迷于过去,不畏惧未来。
丁:
三十而立的“立”,并非等于三十岁就完成立业或是立家这些比较表象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这里的“立”是「立心立志」、「立人」。
「立心立志」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孔子这句话的解读是,我从十五岁开始学习一切可以激起自己理想、抱负与热情的事物,但随着所学越多及个人生命的累积而看到想象与真实的差距,并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有过的抱负;为了不活在自欺欺人的“理想”中,终于在三十岁左右毅然决然的搁下所被撩拨起的一切憧憬,放下所有未经自己生命验证的传闻,完全以自己有过的生命积累为基础,重新开始探索生命的真实可能。
在青春时期,我们也曾立下过很多“志”,有过很多期望和理想,但经过一段生命的真实经历,让我们终于明白那些“立下的志”并不真实,三十而立,我们同样立志,但此时“立下的志”却更为真实可信,不再是脱离实际的妄想。因而三十而立志。
「立人」
虽然我们十八就算成人,但并非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人,只有经过了真实世界的历练,接触了各样的人,我们才对何以为人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知道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怎么样的生活。
从整个生命的维度来说,二十岁之前我们都是在脱离真实实践的学习和发育,二十到三十岁是我们与真实世界接触的头十年、是我们切身经历各种事认识各色人的头十年,所以,经历了十年的真实世界的磨炼和成长,三十岁才是我们在真实世界的成人仪式!因而三十而立人!
戊:
我认为“立”为独立,是思想的独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精神断奶,凡事有独到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亦不刻意炮制不同,是从大娃娃到成年人的转变。
农历鸡年的大年初三,是我三十岁生日,开始奔四了。最近半年,随着离三十岁越来越近,有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我脑海中,“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三十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理解清楚“立”字的意义才能更好的继往开来、迈步奔四。一个流传广泛的观点是立身、立业、立家。立身 ,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做到自强。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从事每项事业都要有一定的能力。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
文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创新的层出不穷,多元价值观对立身、立业有着新的要求,思想道德是一生修炼的主题,不断创新的社会使固定职业无处可寻。所以立身、立业的观点,我并不认可。
我特别赞同下面一种解释。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我认为“立”为独立,是思想的独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精神断奶,凡事有独到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亦不刻意炮制不同,是从大娃娃到成年人的转变。
思想独立的基础是会思考,意识到需要思考、掌握思考的技术,主动假设、求证、得出结论,推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十而立,是自我意识、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树立,三十而立实为立“意”。
延伸阅读:正解“三十而立”
作者:庄石
而实际现代教育却在不断地拓宽这个边界,人们发现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你甚至会在很多世界名校中看到不少中老年人的身影。
这就指出了问题的实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每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选择也有着不同的认知,就像有人也许在儿时的时候发现了绘画的乐趣,而另一些人则是到了中年才领悟到。如果按照刻板的年龄要求,那么是否就应该剥夺这些人学习的权力呢?
所谓的“三十而立”从来就不应该是一种模式,立或者不立的标准更多的是在于自身。当一个人找到自己想要追寻的道路的时候,TA就是成熟了,而非浑浑噩噩的被外在的刻板期待所限制。
但这就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言,毕竟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都是不同的,从来都没有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进入社会的年龄也不断推迟,尤其是对于那些读博的人而言,毕业后就已经三十左右,那么再用这套说辞来要求他们可谓是太荒谬了。
或许,与其说人们恐惧于老去,不如说人们恐惧的是藏在年龄下的社会期待,人们之所以会感叹自己老了,是源于现实中的无力感。
客观地看,年龄是个无法逆转的事情,它不会因为你的恐惧抑或是焦虑而停止,如果人们非要用外在的要求来捆绑自己,那么最终痛苦的也自能是自己。所以,与其被固有的观念束缚,不如让自己成为规则的设定者。没有人比你更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非让外界来告诉你应该得到什么。
此外,人们对于年龄还停留在某种一厢情愿的想象中,就像你问一个小孩的时候,她会觉得三四十岁已经是很老了。但是当他们真正到了那个年龄的时候,会发现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在这个世界上,你会看到很多完全没有被年龄所限制的人,虽然他们无法阻止身体的衰老,但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好奇心。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人们只将年龄作为唯一标准来限制自己,那么他们的路则会愈加的狭隘。
正如叔本华所言:“无论任何年龄阶段,一个人自身拥有的品质是真正的和唯一持久的幸福源泉。因此,能够拥有优越、丰富的个性,尤其是深邃的精神思想,无疑就是在这地球上得到的最大幸运。”
根据余秋雨老师的分析,“立”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是有了比较明确的政治主张,那就是重建礼乐;第二是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大家对他产生了信任;第三是他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特长,能够做很多事。这三个加起来,使他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根据这个标准,所谓的“立”,必须具备三点:明确的主张、社会的信任、专业的特长。如何具备了,一生可以真正开始了。
1、独立的判断能力。这个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三十岁的人应该懂得分辨是非,不能再人云亦云,即使因为身份不得不附和别人的观点时,内心也要有所底线和保留,不再随波逐流。
2、耐得住寂寞的能力。三十岁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多数情况下要学会跟自己往来,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目光,要在独处时不断思考和体味自己,懂得剖析和升华自己。
3、遇事平和不卑不亢。遇事要不慌不忙,遇到权贵霸权也不要一味唯上。保持自己不卑不亢的态度。
4、拥有自己的所长或兴趣。即使不是在工作中也无所谓,取悦自己就好。
5、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套用时下热门,不做油腻的中年人,保持内心自己的平和、柔和和喜悦。开始学习哲学和宗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