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结构化思维在信息整理和归纳中的应用?
第一节的时候,我们知道,结构化思维是一个立体的分析方式。相信你还记得,金字塔结构图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的拆解。
上一节课我们说的是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通过寻找结论,理由,事实来识别梳理信息,其实是一个纵向上的总分结构。
这一讲,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你梳理了一堆结论,理由,子理由,列在了金字塔结构上之后,如何在横向上对他们进行分类和排序,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横向拆解。
我们为什么要对信息分类?
答案是,人类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而大脑又有自动将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归类和重组的能力,换句话说,一个分类里相近的事物会更容易记一些。
李忠秋老师举了如下例子:假如你是一个销售,总结跟客户拉进距离的九条心法向老板汇报。分别是:
1,保持微笑和目光接触;
2,不只是单单回答顾客的提问,还要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3,让顾客把话说完,不打断和猜测顾客还没有说完的话;
4,提出适当的问题来询问顾客,保持对方的兴趣;
5,如果顾客表现出不耐烦或者不要被打扰时,应当尊重顾客的意愿;
6,如果顾客在某个商品前逗留较久时,可以轻柔询问是否需要协助;
7,展现个人的风格,提供建议;
8,用正面的语言回答;
9,当顾客没有买东西需要离开时,可以递上宣传册,欢迎再次惠顾。
如果把这九条一条条向老板汇报的话,可以想象,效果很差。而一旦把不同的条目进行分类,信息就会变得非常清晰、简单。
比如把这些心法分成:
A,你无时无刻都要做的:1,2,7,8,
B,根据顾客的不同反应分别要去应对的:3,4,5,6,9
MECE的五种分类法
这个法则来自于麦肯锡,中文的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来说,就是MECE法则分类,各个要素之间要保证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遗漏,也就是“不重不漏”。

在信息分类的时候,MECE就好比一把尺子,可以用来判断信息要素是不是分类清楚了。所以下次你在遇到一大堆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用MECE法则先穷尽要素,在分析清楚。
1,二分法。这个方式在日常中比较常见,A和非A。如,国内和国外,男人和女人,左和右等。
2,过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你在日常生活中指定的日程表,解决问题的6个步骤,达成目标的3个阶段等都属于过程分类。过程分类法特别适合用户在对项目进展和阶段的汇报上。
这讲开头的“销售的九条心法”,其实也可以分为顾客进店,店内接待,送客这三个步骤。
3,要素法。听起来好像有点深奥,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说:优秀员工的7种品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等。偶读是吧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结构部分,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这种分类方法是用于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征的。
4,公式法。
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公式涉及到要素去分类,只要公式成立,那这种分类就符合MECE法则。
比如销售额=单价X数量,这里就是把销售额通过公式拆解成了单价和数量。
前些年很多外企面试题,经常有这样的题目,让计算中国有多少车辆,北京有多少个餐馆等等。其实他们考察的是你对信息的归纳、整理能力。看你能否用一个公式的方法把信息不重不漏的整理,也就是一个人结构化思考的能力。
5,矩阵法。
这种分类方式也很常见,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我们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有种分类方式是:(1)重要紧急;(2)重要不紧急;(3)不重要紧急;(4)不重要不紧急。
然后把他们填入4个象限,这4个象限就是2X2矩阵,这种分类方式就是矩阵法。这种分类方式的关键在于,要使用2次二分法,什么意思呢?比如:你给员工布置任务,可以先用二分法把员工分为有意愿的和无意愿的,再从另个角度使用一次二分法,有能力和无能力的。
把这两个不同的类别交叉,就得到一个四象限的类别,如下图:

讲完这五种分类方法以后,我希望你知道的是,MECE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对全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还在于,你对事物的构成要素进行MECE思考的时候,甚至可以激发你没有想到的点子,拓展你的思路。
特定场景的分类模型
大多数情况下,MECE法则是一个较为通用的分类法则,但在某些场景下,我们还有更直接的模型,把现有的信息分类放到一些分类模型当中去。
比如在考虑市场战略的时候,有个常用模型叫3C,即公司(company),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按照这三个要素进行战略归类的时候,就可以防止公司出现忽视用户需求,市场行情,自顾自去开发产品导致失败的情形。
类似的模型还有做市场营销决策的4P结构等。
十秒总结全文:1,如何用结构化思维进行整理和归纳;
2,五种MECE的分类方法及特定场景下的分类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