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说明] 杜甫(公元722年一一一770年),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其先代原籍襄阳(今湖北省内),迁居巩县(今河南省內的内)。杜审言之孙,为唐代大诗人。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安史乱前,寓居长安,无所施展,安禄山攻占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任左拾遗,长安收复,任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后又移居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曾在剑南节度史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离蜀,病死湘江途中。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其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对封建统治者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批判,对广大穷苦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由于他的不少作品表现了唐王朝由盛到衰这一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史诗”。在艺术上,他的诗形式多样,风格沉郁,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现力,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高峰。有《杜工部集》。
这首诗为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草堂时所作。诗中生动而又形象地再现了草堂四周的景色,即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快乐,又抒发了决心驰骋的喜悦。景中有情,静中有动,诗情画意极为浓厚。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