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又一次想起我的老伴儿,和教我老伴包粽子的袁嫂。
想起老伴,是因为每年端午节,她都要亲自动手包粽子。 而且还东一家西一家的送给别人。左邻右舍,不光感谢她,还夸她心灵手巧。粽子人人都会吃,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包。因此老伴生前,还手把手的教会了很多人。但是,包括老伴在内,她们包的粽子,都得用绳去捆。自从认识了袁嫂,老伴儿包粽子的速度提高了一半,不光不用捆绑,粽叶还节约了1/3……这一切都是袁嫂的功劳。
袁嫂是 江苏昆山人,是我师傅的老伴儿,是我老伴的同事,也是包粽子的行家里手。那年端午节,袁嫂给我们家送粽子,见我老伴儿包粽子又捆又绑,就对我老伴儿说:
“小李子,你这样包太麻烦,还浪费粽叶和绑绳,你可以这样包。”。她让老伴找了一根针眼特别大的大针,拿了一片粽叶一转,变成了一个盛米的圆筒,填满馅料以后,再用另一片粽叶封严。最后用针穿透粽体,使劲一拽便大功告成。一只粽子只要两片粽叶,而且还不用绑绳捆绑。
但是这种技术很难掌握,因为粽叶旋转是有方向的,弄反了就前功尽弃。很多人始终转不过弯来。可我的老伴儿心灵手巧,不到10分钟便掌握了这种技术。后来,有人跟我老伴儿学,却始终没有学会。
袁嫂说,她这种包法很多人想学,可她手把手的教了七八个徒弟,没有一人学会。在西北教徒弟,我老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会用粽叶捆绑粽子的人。遗憾的是,袁嫂和我的老伴儿都离我而去。而且七八年过去了,我至今也没有见过,用粽叶捆绑的粽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