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菊阳光
战国时期,芈姓屈氏原,为楚国大夫,是楚国杰出的诗人、政治家,推行新政变法,因动摇贵族利益屡受排挤,终被楚襄王流放。后因秦入侵,楚分崩离析,最终灭国,流放中的屈原怀着极为复杂的情怀投汩罗江自尽。传说中,屈原投江前,有渔夫问:“既然世界都是浑浊的,你就随波逐流吧,只要你自己内心保持高洁品质就好了。”屈原答:“活着就是蒙受污尘!”最终纵身汩罗江。
伟人已逝,世人惋惜,千百年来以粽子缅怀。战国时期,广东一带还是蛮夷之地,并算不上为哪国之界,但历史沉淀下来的千百年后,如今中国早已成为泱泱大国,屈原精神也为国粹一直受世人传讼,追寻伟人的足迹,粽子,就成为各地一道美食,传承的不仅是美味,还有屈原的爱国情怀。
妈妈是传统妇女,也许她并不完全知道屈原为什么而死,但是她却做得一手非常美味的粽子,我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妈妈做的粽子。
做粽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广东,端午节的节日不一定在农历五月初五,也有很多人是过五月初一的,所以,每年一到农历四月底,妈妈就要准备好包粽子的叶子和绑粽子的草绳。妈妈总是唠叨,粽子叶选得好,粽子才香。叶子是芦苇叶,在我们这里也叫蒙叶,市场上可买,也可以自己到野外去摘。
先是将新鲜的叶子用水煮开,在水中滚十分钟左右,关火,放凉,洗去叶子的青涩味,再放水中煮开滚十分钟,再洗,晾干,这粽子叶才算是准备好了。而草绳只要简单地洗干净晒干就好了。
做粽子的前一天,妈妈才准备好做粽子的材料。
首先是买来肥的猪肉,洗净切成3厘米左右的小方体,放适量盐、五香粉、白芝麻,搅伴腌制,放冰箱保鲜备用。经多年得来的经验,猪肉是越肥越受欢迎,连正在减肥的美女们都会说:吃了再减肥吧!可见,在粽子里面,肥猪肉扮演着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
然后是制作咸蛋,可以从市场买来咸蛋,也可以买来鲜鸭蛋自己腌制,这样就会增加很多工夫,但是却吃得更放心一点。将咸蛋打开,只用蛋黄,把咸蛋对半切开,一个粽子只用半只咸蛋就够了,咸蛋太多口感会太咸。将切好的咸蛋放进冰箱保鲜备用。
接着是准备绿豆。在我们广东,一般做粽子喜欢放红豆或者绿豆,而妈妈却喜欢放绿豆。妈妈说,广东的五月属于湿气大的月份,糯米是比较湿热的食物,而绿豆去暑,解毒,加入绿豆就会中和了糯米的湿热。将绿豆洗干净,晾干,放进搅伴机或者石磨里打碎,不要太碎,大约四份之一豆就可以了,太碎了影响口感。我喜欢用石磨打碎的口感,香而有嚼劲。绿豆打好后不用放冰箱保鲜,敞开晾着就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四五点就得起床了,她要赶在上午10点前包好粽子,晚上吃饭时分我们才能吃到刚刚出锅的香糯粽子。
粽子的主角这个时候才出场来:糯米。糯米,是讲究纯度的,如果糯米杂了,夹着粘米或者其他杂粮,那这粽子肯定不好吃,因为会将粽子那软糯的口感降低。妈妈将糯米反复三次洗干净,用疏底的洗米盆晾干水份。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将糯米倒进一个大的不锈钢盆里,倒入适量花生油,适量的盐,搅伴均匀待用。
接着是准备瑶柱、虾米。将瑶柱、虾米洗干净备用,还有腊肠,一小片地切开备用。对于这三样东西,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加,就我个人来说,不接受加入瑶柱、虾米,纯属个人喜好。
在我们当地,不知是几代祖宗相传下来的习惯,在粽子里加入“红蓝”、“吉娄”(当地发音,找不到学名),会给粽子增加美味,兼有祛风治疟疾的作用。几百年来,流传到今,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但现在大多数人不喜欢加入“红蓝”、“吉娄”在粽子里,而追求变化和个人口味,老祖宗相传下来的越发显得老土而跟不上时代,殊不知,唯有老祖宗相传下来的才是正宗与地道。
将以上准备好的材料全摆在餐桌上,妈妈还要将粽子叶放水里过一下,湿的粽子叶才更容易包得更好看的粽子。
妈妈的巧手是远近出了名的。那么多材料在她手上像变法戏似的,一抓一绕,就变出了一个好看又包得牢固的粽子,每次惹得我心里痒痒的想学,却总是学不好,一次又一次泄气,而一次又一次树起信心明年一定要学会包粽子。
粽子对于我来说,它的吸引力远大于其他点心美食。小时候,我会早早地用草绳编织一只网袋,等粽子一熬熟,必争先恐后地放两三个粽子进草袋里,然后欢喜地满街跑,向小伙伴展示,我家的粽子熬熟了。
熬粽子需要很多时间,用煤炉连续熬六个小时左右。一只大大的锅里,放进粽子,放满水,以没过粽子为宜,等水开了连续熬上六个小时左右,中间每隔一个小时要将粽子翻一次,以达到火候均匀,每个粽子的每个角落里的糯米熟透开花,等香气溢满整间屋子的时候,就是粽子出锅的时候。
粽子出锅,任你是神仙也抵挡不住诱惑。白嫩的糯米,粽子叶裹着的香气,热腾腾地呈在面前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动手吃起来。
那年那天,我出差在外,正是粽子飘香之时,才三岁多的儿子看着外婆端来热气腾腾、香气飘溢的粽子,欢欣雀跃,闹着要带粽子回家。当他提着一袋粽子刚走出大门,由于欢喜和激动,摔跤在路上,粽子撒满一地,小手也擦破了皮,出了血,才三岁的孩子痛得哇哇大哭。
每次妈妈回忆起这个情景,就打趣我儿子,而说着说着她也红了眼圈,祖孙隔代情不是我能真切感受得到的,唯有熟读史书,铭记情怀,努力传承,像接力跑一样,接好上一代传来的棒,然后,走好自己的路,再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人,如此传承,代代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