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久前,一位老爷子走进银行,要转款100万元,嗅出诈骗味,工作人员立刻询问,让老人证明自己没上当。最终误会澄清了,老先生是知名教授,要捐出奖金,设立基金。
这一幕“办事遇麻烦”的生活小品,非但不恼人,反倒让人看到后心生一股暖意。
同样是要证明,屡见报端的奇葩证明,就让人不爽了。什么我妈是我妈、女儿是女的、父母没有私生子……想办事?证明了这些再说。
证明“自己没上当”与证明“我妈是我妈”,两种麻烦,一暖一寒,其间的差距在哪儿?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优秀范文(B)范文三
信“人”与信“证”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交往的前提,它是以情感色彩为主的一种心理态度。而材料中的不信任又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不信任,以有色眼镜看待别人,总在猜测别人所说的话中有几句真,几句假。另一种则是以关心、善意为基础而产生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防止恶势力继续蔓延的不信任。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于不信任的人的心态是否健康。
老爷子进银行转巨额现金,工作人员为防止老人上当而上前询问,最终误会澄清。此时工作人员的不信任是一种正能量,出自工作人员善意的关心。考试时,学校会安排监考老师,会开放摄像头。这种举措并不是不信任学生,而是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让每一次的考试都尽最大的可能达到公平公正公开。监考老师并不是只有监考的作用,他的存在也是更好地为你的考试保驾护航。如果你出现意外,老师也可以给你处理,所以这种表面上的不信任,实际上传达的是一种正能量。
而另一种不信任,可谓是真正的不信任,让人心寒的不信任。不看过程,只认证明,只认盖了章的纸张。这种不信任像刀一样扎在人的心口,他们不会听你的过程与起源,任何事都要证明了再说。他们信任的只是一种程序,或者说一种扭曲的心理。他们认为人说的话都有可能是假话。所以呆板守旧地要求看证明。可我想问,每一个证明都是合理的吗?贫困学生资助,要乡、县、市三方证明,而有些有权有势的人,拿着一张不是真正贫困而得到的证明,大肆挥霍所得到的财物。而那些真正贫困的人还是贫困。那么这些要证明才放行的人,他们难道真的实践去查证了吗?他们只是认了一张纸,这种信任我们不需要,他只会败坏社会风气。
信人与信证是从你的心中出发的,我们要试着去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不只是信任一个程序,一个证明,一张薄纸。不然你寒的不是人心,而是社会的暖意。
2018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优秀范文(B)范文四
同“证”不同“意”
不久前,老爷子要求巨额转款,工作人员立刻询问,让老人证明自己没有上当,最终误会澄清。同样是证明,屡见报端的奇葩证明,让人很不爽,什么我妈是我妈,想办事先证明了这些再说。
上述对比鲜明的例子就是,目的不同,结果不同。同样是工作人员,为老百姓着想,保护百姓的切实利益;为了老百姓不办事,故意无中生有,推脱找事。这两种人在生活中都存在,当然更多的服务工作人员都是前者。
工作人员代表的是体系,而不是个人,前不久有人在房管网上咨询,首次申报需要什么资料,工作人员用拼音打出“不知道”来回复。无疑,此人是怀着激怒伤害的目的来回复。作为公务员为百姓服务是宗旨,可是这样的神回复,让咨询者生气,政府形象又该何去何从?同样是工作,一暖一寒,体现差异。当有事要办时,更多的是要无奈的证明,证名背后都是工作人员的不乐意,对工作的不认真,甚至是满满的恶意。政府工作人员应是群众解决问题的帮手,而不是拦路石,希望这样的神回复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事。
老人银行转款要证明这一生活小品,非但不恼人,反倒让人看后心生一股暖意。因为工作人员是用心去服务,而不是冰冷的你说什么我就干什么。为每一笔交易负责,为每一个人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是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当你用心地去做一件事,事情也在用心地对你。多一个思考就能挽救一笔损失,就能减少误差。温暖人心的工作人员不在少数,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一份关爱,给冰冷的办事增添一点温度,传递一种正能量。
政府办事要证明很正常,可这些我妈是我妈,女儿是女的,父母没有私生子。这些没有办法证明的事,又该让办事者何去何从,面对无理取闹的证明。让办事者望而却步。这些无理取闹的证明早一些下岗,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地顺利办事,迅速地解决困难。
同样的证明不同的意思。
让工作人员多一份爱,办事之路就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