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1)用例全部执行
2)覆盖率达到标准
3)缺陷率达到标准
4)其他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2、制定测试计划之前需要了解什么问题?
1)软件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同意这个测试计划过程吗?
2)测试的是什么产品?是新程序还是维护升级的?是独立程序还是由多个小程序组成的?
3)产品的质量目标是什么?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必须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3、请详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只是列出一个测试用例思考的方向,具体设计靠经验)
1)黑盒测试用例根据业务需求说明书来设计,分为:
等价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逻辑覆盖法
2)白盒测试用例通过研究代码与程序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静态测试:通过静态的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测试代码编写的规范性 |-测试界面 |-测试相关需求说明和用户手册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动态测试:通过路径和分支测试。测试用例主要根据以下六种覆盖测试方法设计
|-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 |-组合覆盖 |-路径覆盖
4、比较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的区别?
负载测试:在一定的工作负荷下,系统的负荷及响应时间。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最终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系统能承受的最大负载量的测试。
强度测试:又称疲劳强度测试,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一定负荷条件下,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系统连续运行给系统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容量测试:容量测试目的是通过测试预先分析出反映软件系统应用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如最大并发用户数、数据库记录数等),系统在其极限值状态下没有出现任何软件故障或还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运行。容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容量测试的目的是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容量测试是面向数据的,并且目的是显示系统可以处理目标内确定的数据容量。
压力测试:通过逐步增加系统负载,最终确定在什么负载条件下系统性能将处于崩溃状态,以此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5、测试人员需要何时参加需求分析?
如果条件允许,原则上来说是越早介入需求分析越好。因为测试人员对需求理解越深刻,对测试工作的开展越有利,可以尽早的确定测试思路,减少与开发人员的交互,减少对需求理解上的偏差。
6、软件的缺陷等级应如何划分?
严重:
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2)死循环
3)数据库发生死锁
4)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5)功能错误
6)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7)数据通讯错误。
较严重:
1)程序错误
2)程序接口错误
3)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
一般性: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2)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3)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4)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5)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建议:
1)界面不规范
2)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3)输入输出不规范
4)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
5)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6)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
7、你自认为测试的优势在哪里?
优势在于我对测试坚定不移的信心和热情,虽然经验还不够,但测试需要的基本技能我有信心在工作中得以发挥。
8、你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个bug,但是开发经理认为这不是一个bug,你应该怎样解决。
1)如果不是错误则应该主动承认不是缺陷。
2)如果是需求不明确的则应和开发加强沟通补充需求。
3)如果和开发争论不休应该邀请上级判断。
9、您认为做好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1)明确测试的目标,增强测试计划的实用性
2)坚持“5W”规则,明确内容与过程
3)采用评审和更新机制,保证测试计划满足实际需求
4)分别创建测试计划与测试详细规格、测试用例
10、风险和问题
◆ 市场的压力
◆ 测试时间不够
◆ 测试资源的及时到位
◆ 测试人员的技能需求
◆ 开发进度的变化,需求的变更
◆ 开发部门的版本控制
◆ 短时间上线。这个是已经定好的,没有参考测试人员的意见。时间短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测试,测试策略必须根据可用的时间进行调整。尽快指出这样的问题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调整时间表,确定快速开发的风险并制定降低风险的策略。
◆ 新的设计过程。引入新的设计过程会增加风险,新的设计过程包括新的工具和设计技术。如果采用新的技术,能否像我们预期的那样运转,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 复杂性。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分析工作来确定哪个功能最复杂,哪个功能最容易出错,错误会对系统的哪些地方造成重大的影响。
◆ 使用频率。软件最常用功能中隐藏的问题可能给用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不可测试的需求。不可测试的需求会对系统的成功造成巨大的威胁。如果测试组在需求阶段就验证了需求的可测试性,对需求进行了评审,那么此类问题会减少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