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第十期第一课作业
作业:以任何方式,记录你认为可以写成一篇小说的素材,尽量整理为具体的故事,整理不出也可以。字数和形式没有限制。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一个00后小伙在直播炒茶。这位把炒茶课搬上直播间的00后,是一位新茶人。今年3月以来,他连开30场“西湖龙井茶研班”,座无虚席。他的身边围着30多名“茶研班”的学生,身前竖着一个三脚架,固定在前端的手机正在直播。在镜头的另一端,几千名网友正在围观这场“炒茶课”。
七月的龙坞茶镇,暑气渐浓,夏蝉躁动。高温下的茶村,不见仲春时节的繁忙,但入村百米,一个两百多平方米的作坊里,却比骄阳似火的室外,更热上几分。
作坊的正中央是一口炒锅,身高一米八、穿着绿色布衫的00后小伙张艺,正抓起一把鲜茶,用手掌不断地在炒锅里翻炒揉制,青叶一边来回翻滚,一边噼啪作响。他手中不停,口中不断抛出“干货”:“炒茶主要是找手感、磨细节,茶叶要保持一定的黏度,不能太干,这样炒出来的茶叶,叶色才鲜活……”
他的身边围着30多名“茶研班”的学生,身前竖着一个三脚架,固定在前端的手机正在直播。在镜头的另一端,几千名网友正在围观这场“炒茶课”。为了课堂效果,张艺也是拼了。他抹了抹挂在鼻尖和额头上的汗,面对镜头笑着说,“今天只是演示,算不上热。到杀青的时候,锅里的温度基本上要在200℃左右,整个炒茶作坊的温度要到42℃左右……”
关于炒茶中对于温度的感知,张艺是用自己的双手体会出来的。
几年前,他跟着家人搬到了龙坞这片万担茶乡,入眼都是绵延起伏、层层叠叠的茶山。在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制茶,走在村子里,深吸一口气,就能闻到淡淡的茶叶清香。张艺常常站在村人的炒茶锅前,看炒茶看得入迷。那片龙井茶叶,渐渐地种进了张艺的心里。
“我想学炒茶。”当张艺带着拜师礼找到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樊华生时,樊华生挑着眉毛看了眼细皮嫩肉的张艺,一句“请回吧。”便不再搭理他。
“师父是不是以为我是说着玩的?”张艺执拗地坚持要留下来,“我诚心要学炒茶,甘愿吃苦,恳请师父收下我。”
樊华生见多了像张艺这样想来拜师学艺的,却没几个能坚持下来,对于眼前这位黄口白牙、小鲜肉一样的小子,他更是不屑一顾。
谁承想看似稚嫩的张艺,却硬生生在炒茶锅前,一站站了6年。他那一双更适合弹钢琴的手,如今练出了一层茧。
此刻,张艺在直播间,伸出一双关节粗大、老茧密布、又黑又糙的手,不停在热锅里翻炒着。这双手就好比练了铁砂掌,利落地抖、炒、揉,不断变换着手法。新茶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跃动,随着水分的减少,逐渐形成条索。
直播间里有人问:“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不用科技取代人工炒茶?”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张艺不紧不慢地回答,手上仍是一刻不闲,他一边炒揉着茶叶,一边讲道:“师父有一句话刻在我心里:一片茶叶的进与退,就在这双手上见功夫。再好的茶叶,刚从山上采摘下来时,顶多是片完美的树叶,需得经历两三百度的高温,加之炒茶师的一套温柔铁砂掌,方能在人世间淬炼出最上品的味道。”
“可是现在年轻人大多喝咖啡,只有中老年人才喝茶。就是再上品的茶叶,若是年轻人不喜欢,还有活力吗?”直播间又有人发问。
“你说的对,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茶叶走进年轻人的心里。”张艺对网络上的观点很认同,“我是年轻人,本身就更懂年轻人,只有顺应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茶叶才能褪去身上的中年标签。像我这样的新茶人,把炒茶课搬进直播间,就是想让传统的茶文化走出去,被更多人看到……”
“为新茶人点赞!”直播间一时刷屏,许多人亮出了大拇指和红心。
对于在网上搞直播,张艺起初是不被看好的。
龙坞茶镇的茶农就看不懂。这个小伙为什么一口气在作坊摆开32口手工炒茶锅?直到春茶季结束,他们发现这些炒茶锅并没有歇下——张艺发起了“上春山、趣采茶”研学,他和师父樊华生共同授课,每堂课都有直播,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看,很快观看人数直逼万人。
“这是弄啥呢?让那么多人观看炒茶有什么意思?”
“老樊也是,六十来岁的人了,跟着小年轻做显眼包!整天在网上叽叽喳喳,也不觉得丢份……”
……
茶镇的人像看戏一样,对张艺搞的直播议论纷纷,有的人因看不惯他和师父樊华生在直播间卖力地“现眼”,躲瘟疫似的远离了他们。
但不久,茶镇陆续有年轻人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有来自新加坡、英国等境外的游客,这让本已进入淡季的龙坞茶镇,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喧闹。
这些造访茶镇的外地人不仅怀着好奇心,来此喝茶、品茶,还作为“茶研班”的学生,围着张艺和樊华生实地学习制茶的每一道工序。他们回去后,又在各自生活的地方推广起茶文化。
“西湖龙井为什么就不能有多种口味,像茉莉花茶一样,芳香,耐泡?”在一次品茶中,张艺注意到,现在的年轻人喝茶,喝的往往不是味道,而是审美和创意,他脑中突发此想,遂与两位茶研班学生一起,试着在茶中加入可食用的花卉,调配出茉莉龙井、桂花龙井等全新组合,花香、茶香融为一体,既拥抱了新味蕾,又符合新群体的消费习惯。
调味原叶茶一上市就反响爆棚,销售额剧增,引得茶镇人纷纷效仿。早些不看好他的人,也不由得收起了嘲讽的目光。
张艺又试着给龙井茶加了不少跨界小心思,如茶叶盲盒系列,将不同的茶包,做成统一包装,每天喝到什么茶,泡出来才知道。他的各种奇思妙想,一一实践落地。他还调配出了青瓜龙井、甘蔗红茶、冷萃龙井等十多个新式茶的配方,每每都让师父樊华生眼前一亮。
“小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青涩小伙了,现在的他,已经是有想法也有办法的新茶人了。”樊华生对于他这个弟子青睐有加。如今,他也和徒弟一样,正在让千年茶镇冒出新茶香。
网友评论